第七十四章 火災之後(1 / 1)

呂方士在衡州短暫住了一夜後,就被官差押送著繼續南行了。大宋朝以道教為國教,然而某些道士、方士並沒有因此沾到什麼便宜,反而因為皇帝的一個疑心就背井離鄉或身陷死地。

張齊賢思考了數日,最終還是決定以“法貴有常”為主題向皇帝陛下寫了一封奏折,條陳了諸般道理。陛下批閱了奏折,沒有任何表態,直接將張齊賢的折子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皇帝當初就是看中張齊賢敢於直言的大臣風範,如今親自領教了一番,心中雖有一些不悅,然終歸不至於火冒三丈。

離京城千裏之外的衡州,張齊賢依然穩當當地做他的通判。鄭鹹熙與往常相比,少了一些與張齊賢的辯論,凡事隻要合乎一個理字,就隨了張齊賢的意,事後也不去搞什麼隻做不說的反對行為。

衡州城似乎很平靜。

隻是,連續三日裏就發生了三次火災,著實讓知州、通判二人坐立不安、心有餘悸。如果州城失火,管駐軍的都監承擔主要的救火責任,通判負有監督的責任,如果燒毀房屋超過三百間,知州就要被追究責任了。

萬幸的是,這三次火災並沒有造成什麼大的損失,都被及時發現並撲滅了。第一次火災,發生在城中的倉廩中,夜晚三更時分火起,火苗向庫中的糧食燒去,都監劉承宗及時施救,倉廩隻燒毀了一處圍牆,沒有釀成大禍。第二次失火,是三更半,地點則在鍾鼓樓下,燒毀了一處窮苦人臨時搭建的小棚子,沒有人員傷亡。第三次失火,發生在四更,靠近州衙的一處店鋪的窗戶率先燒了起來,這一次碰巧讓徐滿、王常看到,二人喚來劉都監,將大火及時撲滅了。

張齊賢很是納悶,更不敢懈怠,親自帶著都監和一大群役卒前往城中各處檢查。此時正值冬日,房屋樹木較為幹燥,衡州城中的房屋又較為緊密,萬一大火燒起來,一是難以撲滅,二是一燒就是一大片。隻要燒毀房屋數量達到二百間以上,他這個通判的官位恐怕就難保了。

因有了前三日失火的教訓,張齊賢特別留意第四日晚上的情況。還未到三更時分,張齊賢就帶了徐滿、王常、曹保忠等諸人,頂著冬日的嚴寒,騎馬步入了衡州城的大街上。

“王常,徐滿。”張齊賢問道:“昨晚失火時,你們確定沒見到有什麼可疑的人?”

王常回道:“我昨晚喝的有些多,一路上都沒什麼印象。”

徐滿也回道:“大人,卑職也不曾看到什麼可疑之處。”

張齊賢伸手撫了一下額頭,自言自語道:“沒人放火,難道這火是自己長腿跑出來的!”

王常緊了緊衣領,說:“大人,晚上挺冷的,要是水結冰了咋辦?”

張齊賢的目光閃爍了一下,雖然王常是個烏鴉嘴,但提醒的很有道理,天氣隻要再冷一些,河水就結冰了。到時候城中再失火,則會陷入無處取水的境地。張齊賢思索後,說道:“王常,麻煩你去提醒劉都監,要他盡量多準備些沙土、掃帚,以備不時之需。”

“大人,這種跑腿的事情,可以讓徐滿去嘛。”王常有些不大情願。

徐滿笑道:“王常,誰讓你亂說話的,自己惹的事,還是自己去解決吧。”

“王常,徐滿說的是。”張齊賢湊近了,吩咐道:“你再從劉都監那裏弄些酒過來,天氣較冷,我等喝一點也好暖暖身子。”

王常聽了,這才調轉馬頭,腿下一緊,前去找劉都監了。

張齊賢行不多時,但見前麵的街角邊有一位更夫。更夫提了一個燈籠,手上還拿了一根棒子、一麵鑼。更夫一邊走,一邊敲擊著手中的鑼。這位更夫頭發花白,動作緩慢,一看就是上了年紀的人,可是他體形微胖,身板結實,反而沒有老態龍鍾的感覺。

張齊賢總覺得眼前這位更夫不對勁,一時又不知哪裏不對勁。張齊賢以為是自己多想了,就沒有在意,繼續縱馬前行,很快就將更夫落在了身後。

隻是,張齊賢見曹保忠總是回頭一直瞧向更夫的方向,心中的奇怪又滋長起來,於是張口問道:“你認識那位更夫?”

曹保忠如實說道:“卑職不敢說認識,隻是那身形很是熟悉,像極了……”

“像誰?”

曹保忠猶豫片刻,說:“像卑職的那位兄長,苞漢陽苞大哥。”

“梅山洞蠻首領苞漢陽!”張齊賢、徐滿都是一驚。

“他不是被亂箭射死了嗎?難道還活在世上?”徐滿搶著問道。

曹保忠搖搖頭,說:“卑職也不清楚,當時的情況很亂,卑職隻見到他中了箭,滾落到河水中,被衝走了。”

“不好!”張齊賢突然驚叫一聲,立刻調轉馬頭,“剛才那個更夫有問題,衡州的更夫都是二人一組,斷沒有一個人的。”

徐滿、曹保忠見狀,也立刻跟在張齊賢後麵,催促著胯下的馬快速奔了起來。

張齊賢按原路返回,卻哪裏找到更夫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