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賢帶著商量的語氣與鄭鹹熙說話,這讓鄭鹹熙心情大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張大人說得是。依本官的意思,還是先出一個告示,告誡各縣的裏正務必要恪盡職守,我們先禮後兵,看看下麵的反映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張齊賢點點頭,說:“對,我們可以在告示中多提一些要求。”
“好,甚合我意。”
原本準備一刀切的事情,改成了折中的做法。此事暫且如此議定。如此看來,鄭鹹熙也不是不能商量的人。
過了一會兒,鄭鹹熙抿了一口茶,突然問道:“張大人,司曹官蘇廷平去書院中教人頌學,可有此事?”
張齊賢奇道:“鄭大人如何知曉此事?”其實,張齊賢心中已經找到了答案,此事十有八九是昨天晚宴上那位曹衍說的。
鄭鹹熙不緊不慢地說:“張大人就說有沒有吧。”
張齊賢答道:“確有此事,不知鄭大人你為何要提此事?”張齊賢心中有些納悶,這位鄭鹹熙鄭大人今天非要找一個分歧,非要爭論一番嗎?也許是的。
鄭鹹熙放下茶杯,說:“本官認為此舉不可,讓州衙的司曹教人訟學,豈不是要將人養成刁民,教唆爭端嘛。”
張齊賢笑道:“此事是本官疏忽了,還望鄭大人海涵。”張齊賢先服了一個軟,又說:“在上任前,翰林學術李昉大人特意告誡本官,說‘荊南之地偏遠,又多洞蠻之輩,你到任後,可教民皆知法,民既知法,才知朝廷綱紀的威嚴,是易治也,非難治也。’本官是聽了李昉大人的告誡,才會如此做,若鄭大人覺得不妥,本官即刻讓蘇廷平回來就是。”
張齊賢轉述的並不是李昉的原話,李昉也未有過專門的告誡,隻是朝廷議事時,李昉曾經說過類似的話而已。張齊賢之所以如此說,無外乎是不想與鄭鹹熙正麵衝突罷了。
不等張齊賢說完,鄭鹹熙噌地一下從座椅上站了起來,拱手向北行了一禮,轉身麵對張齊賢說:“哈哈,沒想到李參政還是如此關心衡州,既然是李參政也認為應該如此做,本官必然是讚成的。”
鄭鹹熙的態度變換如此之快,讓張齊賢有些始料未及。不過,張齊賢總算是摸到一些鄭鹹熙的軟肋了。
“本官剛中進士時,李大人還是翰林學士,這才過一兩個月,他已經是參知政事了,著實讓人佩服,佩服。”張齊賢說完,哈哈笑了起來。
張齊賢又與鄭鹹熙討論了其他政事,直到晌午時分才告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