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滿答道:“知道了,大人。”
揚州已非昔日杜牧筆下的繁華之地。揚州經曆數次戰亂,許多古跡已不複存在,現如今恰似大病初愈的佳人,既有難以遮掩的絲許病容,又有一股意欲楚楚動人、爭豔白色的萌動。
張齊賢帶著家人、隨從,穿過熱鬧的碼頭,在附近尋了一處酒樓歇腳。酒樓共有三層,一樓最大,人聲熱鬧。二樓多雅間。三樓價錢最貴,也最清淨,可憑欄遠眺,非一般人家可以消費得起。
張齊賢征求母親意見,在一樓尋了一處稍微安靜的位置。酒樓掌櫃見客人穿著似官府中人,奇道:“二樓有雅間,幾位客官要不要移步過去?”
張齊賢說:“此處最好,太過於冷清了,反而沒有食欲。掌櫃的,我們多點幾道菜,你這生意上自然虧不了多少。”
掌櫃的隻好賠笑:“既如此,幾位客官稍坐。”又轉身一個嗓子喊來一位店小二幫忙打點。
桌子上坐著五個大人、兩個小孩,張齊賢卻足足點了有十人量的飯菜和酒水。
店小二忙勸道:“客官,吃不掉可就浪費了,你可以少點一些。”
“開門做生意,都是指望著客人多吃,你卻好,是怕我們吃不掉嗎?”張齊賢定眼看這店小二,心中且又生了一絲疑惑,隨口繼續問道:“我看你這店小二,怎麼說也有五十多歲了吧,怎麼還做這等營生?”平常所見的店小二,不過二三十歲上下,似這般五十多歲的,卻是不多見,難得稀奇。
店小二欲言又止,愣了一會兒,說:“不瞞客官,小的的確歲數大了些,若非人不到窮途末路,看淡人生,也斷不會與年輕小夥搶飯吃。”
張齊賢聽出店小二的人生似乎頗有些坎坷,好奇心起,追問幾句,店小二隨意應付幾句,轉身張羅飯菜去了。
孫氏低聲說:“我看這人好麵熟,似乎在哪裏見過,唉,就是想不起來了。”
崔姑安慰道:“娘,你不必在意。天下生的模樣類似的人挺多,估計是認錯了人吧。”
幾人聊了幾句,店小二已將飯菜端了上來。隻見他伸長的一隻胳膊上,疊放著七八個碟子。店小二碎步走來,碟子的菜湯沒有一滴灑出,如此功夫,也算是一絕了。
飯菜上桌,信兒、誨兒爭著搶著開動起來,吃得頗歡快。孫氏和崔姑在一旁照顧著孩子。張齊賢與王常、徐滿飲起酒來。
吃飯的間隙,那個店小二時不時地瞧一瞧孫氏,又瞧一瞧張齊賢。孫氏似有察覺,舉目望去,正好與店小二目光對視。店小二也不躲,急急地走過來,問:“張金仁,你們可認識張金仁?”
孫氏愕然道:“正是我家官人,你是何人?”
店小二又問:“你們可是曹州人?”
張齊賢說:“如今我們算是洛陽人,不過,我幼時的確住在曹州。”
“對了,對了,你是張家的夫人孫氏吧,你是張家的三……對,張齊賢。”
“你是?”
店小二麵露驚喜之色,說:“是我呀,我是王富生。”
“是你這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