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馬上任赴衡州(一)(2 / 2)

張齊賢主動登門拜訪,費了半日的口舌,最後不得不把嵩山紫虛觀賀蘭棲真道士搬出來,道:“王常兄弟,你若能做我的左膀右臂,我定然幫你引薦到賀蘭棲真道長那裏,道長煉丹的本事你應該早有耳聞。”

張齊賢這話直接撓中了王常的軟肋。

王常眼睛一亮,說:“你認識賀蘭道長,你不是在誆我吧。”

張齊賢說:“我與他算是忘年之交,我喜歡大口喝酒大口吃豬肉的癖好,與他可是一模一樣的。”

王常說:“若你能幫忙引薦,教他傳我一些煉丹的秘方,我就隨你去衡陽。”

“一定,一定。”張齊賢紅口白牙,給王常開了一個空頭支票,反正先把人帶走了再說。

按朝廷的規製,呂蒙正、溫仲舒相繼上任而去,張齊賢也要即刻動身,不得久留洛陽。家中的事情有母親孫氏主持,短短數日就處理幹淨。

張齊賢帶著母親、妻兒以及徐滿、王常等幹吏,踏上了南下的路途。衡州路途雖遠,交通卻很便利,絕大部分道路皆可乘船:一行人先駕馬車到開封,然後沿運河乘船南下至揚州,在揚州轉乘大船順長江逆流而上,經嶽州中轉至湘江,再向南行數日就可以到衡州了。

張齊賢乘坐的船是一艘客貨兩用船,船中央矗立著一根十幾米高的檣,十四根巨索固定在檣和船舷上,甚是壯觀,船有客艙三間,正好拱張齊賢一行人居住。船首和船尾各有一有篷,可以坐在裏麵品茶或垂釣。

大船平穩地緩緩前行,信兒、誨兒異常興奮,猶如田野中的兔子,在船上跑來跑去,蹦個不停。信兒跑累了,就跑過來圍著父親問衡州在哪裏。張齊賢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張簡易的地圖,說:“信兒,我們正在汴水運河上,向南再走幾日,就到了這裏,這是揚州,然後……”

信兒搶著說:“是那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嗎?”

張齊賢停了解釋,笑道:“是啊,揚州是個好地方,信兒你這麼聰明,到時可會作詩呢?”

信兒撥弄了幾下手指,說:“這個……這個娘說了,作詩都是你們大人的事,小孩子多背背詩就行了。”

張齊賢瞪了一眼坐在身旁的崔姑。崔姑咽了一口茶,轉過身教訓道:“信兒,作首詩而已,不要謙虛,你爹難道沒教會你嗎?”

信兒難為情地說:“我怕給爹爹丟麵子。”

母子兩個人似乎心有靈犀,將作詩的責任全部強加到張齊賢的身上。張齊賢無語,幹幹地笑。

誨兒歇息下來後,粘著王常,要他煉顆丹來嚐嚐。王常被粘的沒法,隻好在船艙中支了一個爐子,加些草藥啥的熬起藥來。誨兒有樣學樣,也找徐滿要了一個爐子,隻是放了一條剛釣上來的小魚熬起來。

徐滿指著誨兒的爐子,笑道:“王常兄弟,你後繼有人了。”

王常麵無表情,說:“小孩子這玩法,練不出什麼丹藥來,將來隻能是個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