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已經時至今日,新時代了,還有這種傳統的,簡直屈指可數。
當然了,這是人家的禮儀,咱們也不好說三道四的。
大家就開始吃吧,一邊吃,就一邊嘮嗑。
我最好奇的還是經濟這問題,他們這村偏僻得要死,到底是靠啥生意,搞得家家戶戶都奔小康的?
老頭也不隱瞞,說他們這裏盛產黏土。所以靠著做陶瓷,家家戶戶都有點錢。
我“哦”的一聲,恍然大悟。俗話說得好,農民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旁邊的楊明亮從見麵到現在,終於說了第一句話,“講委托的事情吧!”
對對對,你看我都顧著發家致富了,忘了人家請我們來是幹啥的。
老族長歎息了一聲,說這事情麻煩啊。
說到這兒,看著一旁的六爺,他讓這人來給我們說。
六爺是個“地中海”,同樣也是白發蒼蒼,就是中間一個大光頭。仔細一看,還以為是鳥窩裏麵孵出的鴕鳥蛋呢。
六爺說這事情有啥嘛,你們害臊,我可不害臊!
於是,吃著飯,他就給我們講述了一下事情的經過。
原來,就是一起“調換親”的悲劇。
……
調換親,還有其他的說法,有叫“兌馬桶”的,也有叫“姑換嫂”的。說是農村太窮了,姑娘不願意嫁,拚了命的就往外麵跑。最後導致村裏麵的單身漢,越來越多。
不知道哪位人才,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用小姑子去換嫂子。
這家有兄妹倆,就和對方的兄妹倆換,哥哥娶對方的妹妹,皆大歡喜。當然,到了近代,這種做法引出了很多婚姻悲劇,基本上都快絕跡了。
可李家屯兒稀奇了,奇在哪兒呢。他們這個屯兒裏麵,所有人都姓李。近親不能通婚啊,結婚容易得弱智兒。
沒辦法,他們就和隔壁村兒的來換,李家的姑娘嫁過去,對方的姑娘嫁過來。
其實這事兒我聽得有點可笑,他們這麼有錢,還怕找不到媳婦麼?
結果三大爺說啥呢?
傳統!一旦形成,想改變是不可能的。
得,咱也別多嘴,接著聽吧。
這一次,輪到族長的孫子,也就是狗剩娶親了。
對方倒好,竟然把他們村兒最不受待見的姑娘送過來了。
這姑娘呢,是一個恥辱!
她娘未婚先孕生下的她。
她爹到底是誰,誰也不知道,問她娘也不說。
隔壁村兒也遵守傳統,把她娘就給關了黑屋子,啥時候說出來,啥時候放人。
哪曾想,最後她娘竟然在黑屋子裏麵自殺了。
從此後,那女的就成了孤兒。鄉親們估計有點虧欠她吧,一人施舍一點,就這樣靠著吃“百家飯”,最後丫頭長大了。
到了18歲,該報恩了吧?那就去嫁給李家屯族長的兒子吧。
哪曾想,這一結婚,就鬧出事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