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風雲 第二百七十六章 宦官專政(3 / 3)

禁軍的出現,其實就是皇帝的私心和皇家安全上的必要補充,盡管有其他將軍領兵,但皇帝手中掌握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

我似乎懂了他們為什麼心甘情願做太監了,這是接近權力中心的途徑,並不是大家想象的下等人。

而對於宦官,008號芯片也做了詳細的解釋,如果不了解這些,那麼我在皇宮中會一頭霧水,恐怕會搞不清一些官職高底。

古國選擇唐朝就會有宦官專政的可能,這大約是宋野將軍大力反對的主要原因。

008號芯片:“宦官能夠專權的首要原因是他們掌管禁軍……。在唐肅宗時期,宦官李輔國由於擁立肅宗皇帝有功,被授權開始掌管禁軍。後來到唐代宗時期,宦官程元振、魚朝恩也先後掌管禁軍。

但那時宦官掌管禁軍還未成為製度,是一種臨時授權。

到唐德宗時,由於朱泚和李懷光等將領先後叛亂,統率禁軍的朝臣白誌貞無能,致使德宗帝認為文臣武將都不堪信賴,隻有宦官最為可靠。

於是,他打破慣例設統率禁軍的護軍中尉二人和中護軍二人,都以宦官擔任。

從此,宦官掌管禁軍成為一種製度確定下來。

這也到罷了,宦官還可以執掌機要。

唐肅宗時,就曾讓宦官李輔國宣傳詔命,掌管四方文奏,國家機要被宦官接管。到唐代宗時,又設立執掌機要的樞密使,規定也由宦官擔任。

於是,宦官開始正式參預國家政事,涉及到禁軍,文奏,機要等重要部門,他們的職權已經超過一些文臣武將,代皇帝行使最高權力。

其中,兩個樞密使和掌管禁軍的兩個中尉,他們合稱為四貴,是最有權勢的宦官,掌握了中央政府的軍政大權。

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夠任免將相,包括地方節度使也有不少出自賄賂中尉的禁軍大將,各道和出征軍隊中也都有宦官監軍把持。

甚至皇帝的生殺廢立,也由宦官決定。

到唐後期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宦官所立。宦官的職權已經要淩駕於帝王之上。

到後來的順宗、憲宗、敬宗、文宗均為宦官所陷害,唐昭宗還曾為宦官囚禁過。

由此可見,宦官專政已經能夠壓製帝王一脈,順者存,逆者亡,帝王受宦官脅迫,相當於養虎為患。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南衙北司之爭,其影響非常惡劣,當時宦官專權驕橫,引起皇帝和朝官們的強烈不滿,朝官和宦官之間不斷發生鬥爭,每朝每代,經久不息。

宰相官署在宮廷以南,被稱為“南衙”。而宦官所在的內侍省在宮廷北部,稱為“北司。”

曆史記載,稱此鬥爭為“南衙北司之爭”,主要體現了宦官專職帶來的弊病。

其中最為激烈的是發生在唐順宗和唐文宗時期的兩次大的鬥爭。

關於宦官專權 ,在唐朝初年時,他們的人數並不多,也隻是管理宮廷內部事務,不參與國家大事。

至唐玄宗時,他開始寵信宦官高力士,全國四方所上的表奏,都要先經他看過,然後再轉呈給玄宗本人。

小事就由高力士處理了,大事才由唐玄宗來裁斷。當時,唐玄宗還派宦官出使或是監軍,甚至讓他們率兵出征。

從此以後,宦官開始掌權。不過當時宦官的權力還比較小,他們要聽命於皇帝,但皇帝無法洞悉他們私底下營私舞弊。

這樣一來,很多權力其實到了他們手中。以至於百官不畏懼皇帝,反而懼怕閹黨。

但安史之亂安後,給了宦官崛起的機會,他們開始逐步掌握軍政大權,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