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承發揚革命精神 推進來安跨越發展(1 / 1)

2010年是半塔保衛戰勝利70周年。70年前,為粉碎國民黨頑固派進攻,鞏固剛剛建立的皖東津浦路東敵後抗日遊擊根據地,新四軍江北部隊在劉少奇、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指揮下,組織展開了一場自衛反擊戰役。

為了追憶這段崢嶸歲月和不平凡的曆史,謳歌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托社會各界對烈士們的緬懷和哀思,同時更好地對青少年一代進行黨史、軍史、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新中國成立後,來安縣在半塔保衛戰舊址上興建了半塔烈士陵園,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觀瞻仰。近年來,為再現革命戰爭年代皖東軍民的光輝曆史,經省民政廳批準,縣委、縣政府將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並投入近億元資金,對皖東烈士陵園進行維修改造。2010年清明節前夕,投資近1200萬元的一期工程已順利完成。新建工程主要由新館分序廳、半塔革命紀念館、劉少奇在皖東紀念館、新四軍第二師紀念館4個部分組成,陵園內還新建了1.1萬平方米的紀念廣場、3000平方米的烈士墓區、270平方米的門樓,完成綠化、美化2萬多平方米。皖東烈士陵園修繕改造全部結束後,將成為更加靚麗的紅色旅遊勝地。

如今的半塔集,硝煙早已散去,槍聲已歸於沉寂,戰鬥的痕跡已不複存在。但新四軍將士在半塔保衛戰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敢打敢拚、百折不撓、無私奉獻、勇奪勝利的革命精神,永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強大動力,永遠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繼承和發揚。

一是繼承和發揚麵對強敵、勇於取勝的革命精神,咬定目標,堅定信心,強勢推進來安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今天,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全麵建設小康來安進程中,我們遇到的困難比當年要小得多,條件要比當年好得多,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好工作。麵對曆史賦予我們的重任,麵對全縣人民的期盼,麵對肩負的千斤重擔,我們要認真學習發揚老前輩的革命精神,堅定信心,咬定目標,堅持走承接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道路,推進來安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一個又一個新台階,早日實現全麵小康的宏偉目標。

二是繼承和發揚不怕犧牲、敢打敢拚的革命精神,正視矛盾,克服困難,紮實組織實施好“三大會戰”、“三大攻堅”、“三大硬仗”。2010年,縣委、縣政府提出組織開展“三大會戰”、“三大攻堅”、“三大硬仗”活動,艱巨任務考驗著我們。如果不敢於不善於打硬仗、打惡仗,而是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患得患失、不著眼於大局,怕犧牲局部和個人利益,那麼,我們就會丟失時機,就會處處被動,一事無成。因此,我們一定要像當年新四軍老前輩那樣,不怕犧牲,敢打敢拚,正視各種困難,克服各種矛盾,埋頭苦幹,紮實工作,誓奪三大活動的最後勝利。

三是學習借鑒革命前輩放眼全局、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用新思維、新方法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麵。今天,我們在事關來安發展全局的各項工作中,一定要學習革命前輩的開拓創新精神,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把上級黨委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與來安的縣情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開創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局麵。

四是學習借鑒革命前輩聯係群眾、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工作作風,廣泛發動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我們的各項決策部署得到群眾支持和擁護。今天,我們在來安大地進行的事業是人民的事業,是正義的事業,必將得到廣大群眾的極大支持。當前,在城市建設、土地整治、企業改製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善於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隻要利用好、保護好、調動好群眾的積極性,隻要人民群眾積極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困難就一定會被克服,我們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我們的事業就一定會興旺發達。

曆史滄桑,神州巨變。今天,來安這個英雄的革命老區,與全國各地一起進入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雖然身處和平年代,遠離戰火,但我們更要居安思危,牢記宗旨,增強加快發展的時代緊迫感和政治責任感,努力把來安的各項事業全麵推向前進,以跨越發展的實績造福全縣人民。這是對在半塔保衛戰中英勇獻身的先烈們的最好告慰,是對革命先輩們豐功偉績的最好緬懷,是對革命老區50萬人民的最好回報。

(作者係中共來安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