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黃金時代
卷首語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當下這個時代裏,如果你是一位產品經理,那麼恭喜,你正迎來久違的黃金時代。
產品經理,又稱品牌經理。是企業守門員、品牌塑造者、更是營銷骨幹。產品經理是依據公司產品戰略,對某個(線)產品(介質、服務、品牌)擔負根本責任的企業管理人員。全球第一名產品經理出現於1927年的美國P&G(寶潔)公司。
已故的喬布斯被很多人視作當代ICT領域內最偉大的產品經理,他對於智能手機的顛覆式改造,算是正式拉開了這個黃金時代的序幕。
膜拜者、跟風者眾多,但真正能把喬老爺模仿到一定境界,並且還能模仿出自己特色的,還要算是雷軍和小米。
前些天,米4上市,聲勢和熱度雖不如前作,但小米這家公司對產品經理群體的“刺激”卻未見遜色。雷軍曾經多次強調自己是小米的首席產品經理。小米是少數沒有KPI的消費電子企業,其管理方式與絕大多數公司也不一樣:維持小公司結構,管理層就像個產品項目組,雷軍是組長,其他合夥人就是副組長,項目組再細化成一個個功能組。雷軍強調,他99.9%的精力都是在做產品。
最近兩年間,智能硬件領域呈現井噴態勢,進入門檻一再被拉低,甚至有產業界整體被娛樂化的趨勢出現。具體說到智能手機,無論是崔健定製的“藍色骨頭”、韓庚限量發行的“庚phone”、青橙手機聯手芙蓉姐姐推出的“女神手機”,還是羅永浩老師傾情打造的“錘子手機”,種種這些,卻幾乎可以算是“雷布斯”的膜拜者或是跟風者了。
這種熱鬧勁本身,其實就是大產品時代的一大特點——消費者廣泛參與產品全生命周期——沒有人比一位現成的明星或公眾人物更有號召力。
在大產品時代,機會,尤其是跨界的機會的確很多,技術民主化以及商業社會分工的高度精細化,使得準入門檻越來越低,似乎人人都想搭上移動互聯這輛快車,抓住智能化轉型的機會。
但大多數產品仍然無法擺脫“曇花一現”的命運。入門易,堅持難,做好則難上加難。有噱頭、有人氣、有“粉絲”、有激情、有社交還遠遠不夠。別忘了,你自己產品經理的身份——不管在哪個時代,紮實地做好產品,仍然是產品經理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