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是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1 / 2)

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是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

互動 · 關注質量的教師教育(一)

作者:靳偉

《中國教師》:您認為當前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之處是什麼?要著眼於這一關鍵之處以提升教師教育質量,可能麵臨的困難和對策是什麼?

約翰:提高教師教育質量,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你需要有關心學生的師範生和關心師範生的教師教育者,這些人員需要有奉獻精神,願意分享,願意提供支持,並且熱愛學習;他們也必須有很好的知識基礎、教學方法;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為慎思、反思,他們的同事關係好,善於合作。上述素質在師範生和教師教育者的身上都應該有所體現,現在有的很明顯,有的需要發展,而有一些是缺失的。所以在一個很好的教師教育項目中,需要把這些要素整合起來考慮,而不是單一地考慮某一個方麵的因素。

教師教育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當你觀察教學的時候,盡管有時看上去比較容易,而實際上卻比較複雜,並且教師教育的首要問題是當師範生開始學習教學的時候,他們自認為教學是容易的,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來到學校直接告訴你他們自己知道應該做什麼,他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正確的信息,但是隻有當他們開始理解教學是充滿問題和挑戰時,他們就會理解教學並非看上去那麼容易,所以高質量教師教育項目設計是非常困難的。當我們考慮教師教育項目需要包含的內容時,我們必須保證學生能夠看到教學是充滿問題和挑戰的,然而這對師範生並不容易,即使對於教師教育者也是非常困難的。

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需要教師教育者去研究他們自己的實踐,他們需要找到究竟是什麼事情,改變了他們對教育和教學的理解,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自我研究。當進行自我研究時,一個教師需要為正在發生的事情尋找證據。教師自身需要反觀自己的實踐,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視角,而不是由他人直接告訴你如何去做,因為自己看到的與別人告訴你的是不一樣的世界。自我研究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反思。要想成為一個很好的自我研究者,教師必須具有反思精神。反思和證明是不同的。證明是為自己的實踐尋找合理性的理由,是對自己的維護,所以不容易發生改變,而反思則不同,你可能會找到很多理由,但在理由之後,總是會追加一個質疑。

當然反思並不是隻為事情挑錯,而是跳出每一件事情固定的思維模式。反思意味著能夠持續地追尋,找到對教學新的理解,讓教師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多的教學選擇。

《中國教師》:對於教師教育質量的評價,您有何看法或建議?

約翰:教師教育質量評估是非常困難的。在評估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三件事情。你需要評估教師教育項目,需要評估項目是否按照它的意圖和目標發展,也就是必須保證項目的過程是圍繞項目的目標來進行的。另外,要考慮在項目中學習的師範生是否學會了,是否能夠在學校中踐行,是否學會把知識轉化成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從而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如果評估中缺少任何一部分,那麼就會失去教師教育項目評估的整個遠大圖景,所以教師教育質量評估是一個係統的工程。

《中國教師》:您如何看待網絡在教師教育中的優勢和不足?如何能更好地發揮網絡在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約翰:互聯網是很有意思的,互聯網對於教師教育質量的發展具有雙麵性。首先,互聯網上有很多內容不利於教師,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自己的內容,所以對於網絡來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師本人必須是一個很明智的人,能夠區分正確信息和錯誤信息,有用的信息和無用的信息。如果我們假定網絡上的信息都是好的,是可以從網絡上選取很好的概念理解、事關教學質量理解的例子,也可以從網絡上找到可以麵對不同學生層次的好的教學視頻,所以網絡總是能夠提供給你一種選擇,讓你可以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然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必須保證,你所找到的例子是可信的、有意義的,實際上可以讓你的教學發生改變的,這些改變是積極的,是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也就是說教師必須作為一個明智的知識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