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患者腦脊液感染的細菌流行病學分布和耐藥性監測
預防醫學
作者:譚鑫等
[摘要] 目的 了解4年來我院神經外科住院患者的腦脊液致病菌流行病學及耐藥狀況,為以後合理應用臨床抗菌藥物及提高經驗性用藥的準確性提供依據。 方法 從我院神經外科2009 年3月~2013 年3 月的住院患者中,抽取腦脊液標本進行檢測,鑒定並統計感染菌分布及抗菌藥物敏感率。結果 分離到致病菌334株,其中革蘭陽性球菌201株,占60.2%;革蘭陰性杆菌133株,占39.8%;鑒定其最常見的致病菌為表皮葡萄球菌(46.7%)、鮑曼不動杆菌(13.5%)、金黃色葡萄球菌(6.9%)和銅綠假單胞菌(6.9%)這四類;對革蘭陽性菌總體敏感率最高的為萬古黴素(97.0%),對革蘭陰性菌的總體敏感率最高的為亞胺培南(88.7%)。結論 我院4年來神經外科患者腦脊液感染以革蘭陽性菌多見,本研究結果為我院神經外科顱內感染的預防和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提供了基本數據依據。
[關鍵詞] 神經外科;顱內感染;腦脊液;細菌培養;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6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3-0116-03
神經外科手術後顱內感染為顱腦手術後的嚴重並發症之一[1],關係到患者的預後和轉歸。近年來手術部位感染已受到廣泛重視,但到目前為止,有關神經外科顱內感染的致病菌流行病學的報道仍較少[2]。為明確致病菌的流行病學分布和耐藥情況,現對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間神經外科手術和創傷患者的腦脊液細菌標本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期為以後合理應用臨床抗菌藥物及提高經驗性用藥的準確性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細菌分離及鑒定
本組標本均來自神經外科住院期間手術患者。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采集腦脊液進行分離培養、鑒定,共分離細菌334株。
1.2 藥物敏感性鑒定
應用ATB自動細菌藥敏分析係統對分離株進行藥物敏感性鑒定。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2001年版的標準來判斷藥敏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感染菌分布及抗菌藥物敏感率采用%表示。
2 結果
2.1 致病菌分布
病例中共收集到致病菌334株,其中革蘭陽性菌有201株,占60.2%;革蘭陰性杆菌有133株,占39.8%。革蘭陽性菌中占細菌總數的百分率依次為:表皮葡萄球菌156株,占46.7%;金黃色葡萄球菌23株,占6.9%;腸球菌屬16株,占4.8%;其他葡萄球菌6株,占1.8%。革蘭陰性菌中占細菌總數的百分率依次為:鮑曼不動杆菌45株,占13.5%;銅綠假單胞菌23株,占6.9%;腸杆菌屬20株,占6.0%;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5.1%;大腸埃希菌14株,占4.2%;其他革蘭陰性菌14株,占4.2%。在革蘭陽性菌中,主要致病菌是表皮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杆菌中有鮑曼不動杆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腸杆菌屬這三類。
2.2 藥物敏感性鑒定
致病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革蘭陽性菌對抗生素的總敏感性:萬古黴素為97.0%,利福平為81.1%,四環素為78.1%,複方新諾明為71.1%,氧氟沙星為64.2%,其餘抗生素均小於50.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黴素耐藥,腸球菌對頭孢唑啉和頭孢噻吩耐藥。革蘭陰性杆菌對抗生素的總體敏感性:亞胺培南為88.7%,阿米卡星為78.9%,頭孢呱酮為67.7%,頭孢吡肟為55.6%,頭孢他啶為52.6%,氨苄西林/舒巴坦複方製劑為49.6%,複方新諾明為45.9%,其餘抗生素均小於40.0%。鮑曼不動杆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頭孢呱酮、頭孢吡肟和複方新諾明的敏感性分別為100.0%、91.1%、82.2%、77.8%、73.3%,敏感性都比較高。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和頭孢他啶的敏感性較高,分別為95.7%、91.3%、87.0%、82.6%。腸杆菌屬、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腸埃希菌均對亞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