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用水和節水的科學預測和規劃,調整用水結構,加強用水管理,合理配置、開發、利用水資源,形成科學的用水體係,使其社會、經濟活動所需的用水量控製在本地區自然界所能提供的或者當代科學技術水準能達到或可得到的水資源量的範圍內,並使水資源得到有效地保護。
2)節水型工農業
全球工業的年用水量占人類年總用水量的23%,而農業更是消耗了我們70%左右的淡水資源,在台灣,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2.9%。如生產1噸糧食就要消耗一千噸淡水!工農業是用水大戶,在建設節水型社會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建設節水型社會對工農業的要求是:工農業部門每年都要製定節水計劃和節水措施,如購買節水型生產和灌溉設備、循環利用水、利用中水等。
例如,如果采用節水灌溉模式,在台灣農業一年一百五十億元水費中,每年可節省開支十五億元;在工業用水方麵,如果工廠投資購買節水和水回收設備,一年可節省10~30%的水資源支出,三~五年便可收回設備成本。
3.節水,從我做起
我們每天飲食、洗臉、刷牙、洗手、洗腳、洗浴等方麵消耗的水約一百升水,而一個滴水的水龍頭一天則要浪費四十三升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天浪費的水更是達到九百六十升水!
台灣水務主管官員呼籲消費者改變用水習慣,為了節水,可購買節水器材或配件。可見,從個人的角度講,節水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具體來講,要建設節水型社會,我們每個人該如何去做呢?
1)管好水龍頭
用水時,隨開隨關;出門前、臨睡前仔細檢查水龍頭是否關好,有無遺漏現象;及時更換用舊的水龍頭,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利用節水水龍頭,例如,有的節水水龍頭售價僅為新台幣一百元,卻可省下一大筆水費。
2)從生活細節中節水
如改掉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龍頭空流的習慣;在洗土豆、胡蘿卜等表麵光滑的蔬菜時,先洗後削皮;用抽水馬桶衝掉煙頭和碎細廢物。
3)水的再利用
生活中很多水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淘米水可澆花,洗臉水可洗腳,洗衣物的水可以拖地、衝廁所等。堅持好水的再利用,可節省70%的水。
4)勇於”管閑事”
在單位或者家庭,遇浪費水的情況,應及時提出來;看見大街上水管漏水、長流水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對故意破壞水源和水設施的情況,應勇敢勸阻並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地球上的水是我們共有的寶貴資源,隻要我們每個人都盡到對它的保護責任,珍惜每一滴水,利用好每一滴水,水賜予我們及我們的子孫的福份將天長地久,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