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合理分組
一次實心球公開課上,教師為了鞏固學生的投擲技術,安排了投擲比賽。由於教師分組時采用自由組合的方式,造成學生比賽時實力不均,弱勢組學生出現抱怨情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降低。比賽教學法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常見的分組形式有:技能分組、友伴分組、體能分組、隨機分組等,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合理選擇適合的分組形式。競賽活動的分組要做到公正、公平,教師還要考慮到教材本身的特點。對於速度類與技巧類項目,要考慮到體重因素,分組時要考慮體胖和體瘦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對於遠度項目,要考慮到身高因素,分組時高個與矮個要進行適當的搭配等。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將身體靈活並且掌握動作技術比較快的平均分配到各組。對不能參與比賽的同學,教師可以安排布置場地器材、做裁判等,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
5.隨機應變
在一節女生籃球課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進行籃球比賽,采用標準要求,必須進球才得分。一場比賽下來,大家體力消耗很大,沒有人進球,一個女生還扭傷了腳。運動性疲勞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學生各方麵的素質發展不夠完善,而籃球比賽對學生體力要求較大,更容易出現疲勞。肌肉疲勞後容易導致動作變形,出現肌肉僵硬不協調,從而產生運動損傷。教師可以將籃球比賽場地縮小為半場,使學生在3對3的比賽模式下進行,在這種小型比賽模式中,學生才能得到更多觸球和得分機會。教師也可以降低得分難度,如球觸動籃筐即可得分。這樣既增加了學生比賽的興趣,也降低安全隱患。
6.注重心理調控
在一次高職二年級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課上,學生練習一段時間後,積極性不高,我就采用比遠的方法進行練習,以鞏固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技能的掌握。開始時,比賽有序地進行著,但是練習一會兒後,學生特別興奮,一些男生為了求遠,開始用單手拋、側拋等方法投擲,課堂秩序較亂。在案例中,出現了好多男生不遵守比賽規則的狀況,這不但不利於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更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甚至出現傷害事故。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大多數的學生會興奮地投入比賽,甚至會出現高漲練習情緒,學生出現一係列不良品質:不守規則,隻顧個人的表現;通過投機取巧來取得比賽的勝利;在比賽失利時會垂頭喪氣,說粗話等,教師要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地引導學生調控心理活動,很容易使學生出現與比賽要求不相符合的過激行為。
參考文獻:
[1]周豐花.如何提高比賽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性[J].新課程
(教育學術),2012,(5).
[2]張洪潭.體育基本理論研究[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7,(10).
[3]張軍,劉斌,邢雯婷.爭類教材在運動技能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J].中國學校體育,2012,(1).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
版社,2001 .
[5]施繩武.比賽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2010,
(10).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劉國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