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其文化內涵
藝術廣角
作者:梁瑞娟 趙傑
摘 要:太陽鼓是基諾族自然崇拜的產物,隨著時間的沉澱和文化的發展,太陽鼓在基諾族文化中保存下來,並成為基諾文化的“典型符號”,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對基諾族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其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從中可探析基諾族的整個文化現象,這對認識和保護基諾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基諾族 太陽鼓 裝飾藝術 文化內涵
一、緒論
基諾族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少數在其毗鄰地區,1979年6月正式確認為雲南省特有的民族,因其地處橫斷山脈無量山中的丘陵地帶,其民俗習慣和文化特色受外界的影響較小,從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最能代表其民族特色的就要數太陽鼓了,本文主要從太陽鼓的裝飾藝術及文化內涵兩個方麵闡述,以幫助人們更好的了解基諾族的文化。傳說,在遠古天地洪荒時期,基諾族的始祖瑪黑和瑪妞躲進蒙著牛皮的大鼓才幸免於難,他們非常感激太陽鼓的救命之恩,於是太陽鼓便成了基諾族寨的寨神,基諾人在每年十二月份會敲擊太陽鼓慶賀豐收共享喜慶。在基諾族中,隻有卓巴的門楣上才可以掛太陽鼓,它既是基諾族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征,又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太陽鼓是基諾族的重要法器,更是基諾族文化的象征符號,是基諾族文化的精華。
二、太陽鼓的裝飾藝術
(一)從形式上看
太陽鼓呈直桶型,鼓長約80—100厘米,鼓麵用黃色牛皮覆蓋,直徑約50—80厘米,鼓身兩側留有方形孔為太陽鼓的音孔,頂部有兩個把手,係上繩子用來懸掛太陽鼓。沿鼓身兩端對稱,分別環繞十五、十七或二十根木棒,即木楔。由鼓麵看去,木楔呈放射狀,似太陽發出的光芒一般。太陽鼓的整體造型渾然一體,包含了均衡、對稱、統一等美的形式法則,簡潔流暢,美觀大方,秀美輕盈,表現出和諧美,既具有觀賞價值,又蘊含辟邪納吉之意。
(二)從紋樣上來看
太陽鼓的裝飾紋樣與基諾族的民族信仰及圖騰崇拜有關。首先,基諾族最常用的裝飾方式就是彩色條紋,少數呈折線的形式,如同太陽或是彩虹的光芒,這鼓麵繪有彩色放射狀的紋樣,鼓上的木楔用彩色條紋纏繞,太陽鼓的鼓身往往繪成折線形式的彩色條紋和幾何形紋樣,鼓身的裝飾注重左右對稱,層次搭配。基諾族喜歡以彩色條紋作為裝飾主要來源於一個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基諾族男女相戀,姑娘被一個窮凶極惡的富家公子看中並搶走,男子曆盡艱辛救出姑娘,在逃跑的途中被富家公子擊倒在地上,在大難臨頭之際,天空突然出現了幾道彩虹,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從此基諾族人便用彩色條紋暗示彩虹,以求吉祥免災。其次,太陽鼓常用的裝飾紋樣還有野獸紋樣,這種紋樣最常見於太陽鼓的鼓麵。基諾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山、水、獸都有其神靈,病痛災難的發生都是因為人們得罪了這些神靈,由此基諾族便把各種野獸的形象經過變形創造,作為獸神的形象繪在鼓麵上來祭祀祈福。太陽鼓的整體紋樣裝飾,注重整體布局,以鼓麵的發射狀的太陽紋或是獸紋為主體的形象中心,以對稱的折線紋向鼓身擴展,形成紋樣裝飾的整體性,體現了均衡和諧之美。
(三)從色彩上來看
太陽鼓的裝飾色彩有黑、紅、白、黃、綠、青等顏色,其中以黑、紅、白為主,這與基諾族服飾中的顏色基本一致。在基諾族中紅色代表太陽,給人以生命和希望;白色代表月亮,象征著安靜、純潔;黑色代表夜晚,祭祀太陽鼓都是在夜晚天還沒亮時進行,給人一種嚴肅、莊重之感。另外黃色代表金色的光芒,象征著太陽或是彩虹的光輝燦爛。黑、白、紅為主色加上綠色、青色等輔助色彩,使得太陽鼓的色彩清新、明亮,給人以耀眼的、強烈的、明快的視覺感受,保留了基諾族農耕民族勤勞、質樸的美。
(四)從材料上看
太陽鼓的製作材料主要來源於當地生產的原材料。原木做鼓身,黃色牛皮做鼓麵,鼓身選取樹木中間的一段挖空製成,鼓麵選用未經處理的帶毛的黃色牛皮製作。太陽鼓的用料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凡是樹枝有折損的均不能拿來製作太陽鼓,因此用來製作太陽鼓的樹木均要質地好、紋樣美;黃色牛皮更是選擇上好的牛皮,牛皮張大厚實,透氣性好,厚薄均勻,光滑細膩。一方麵,這些木材和牛皮都是未經加工的自然之物,具有原始的美感;另一方麵,木材和牛皮都是聲學上調整試聽效果的首選材料,可以中和高頻聲波給人帶來聽覺上的和諧美。
三、太陽鼓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