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集:元文宗與元寧宗(十一)(1 / 2)

4

帖木兒不花:大家好,我叫帖木兒不花,是忽必烈的孫子,鎮南王脫歡既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九個兒子,又是我的父親。當初,父親脫歡因討安南(越南)沒有成功,惹怒了祖父,發誓終身不見我的父親。父親被封鎮南王,出鎮揚州。我曾承襲過父親鎮南王的爵位,後來把爵位讓給了我的侄兒孛羅不花,我被改封為宣讓王。元惠宗末年,我那重孫輩兒的皇帝元惠宗聽說朱元璋要打過來了,連夜帶著他的六宮女人和兒子逃跑,讓我這個83歲的老頭和慶童給他守衛大都,我任監國,我的兒子和尚輔佐我,慶童任左丞相。徐達攻入北京,我和慶童被殺。

5

賈魯:我叫賈魯,元朝人,著名的水利專家,曾任元朝行都水監,廉訪副使、監察禦吏、工部尚書等職。在中國的黃河流域河南境內有一條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河流,叫賈魯河,這條河發源於河南新密,經鄭州開封,流入淮河,全長225公裏,據考證,楚漢戰爭時期的鴻溝,指的就是這條河,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但是中國的老百姓為紀念我修治黃河的功績而把它命名為賈魯河。

1351年,我組織了黃河修治的工程,征民工近二十萬,用180天的時間,開挖河道、疏浚黃河故道280公裏,在我修治黃河時期,在修治黃河的工段上發生了白蓮教會眾韓山童、劉福通故意掩埋一隻眼的石人與黃河故道,雕刻“石人一隻眼,跳動黃河天下反”的字樣,以煽動白蓮教會眾造反的事件,元惠宗把韓山童和劉福通的造反歸結於修治黃河引起的,純粹是蠢豬式的邏輯。而真正的原因是這頭蠢豬似的皇帝的統治太腐敗了,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僅僅是京師赴京就有被餓死的難民幾十萬,僅僅是太監樸不花就親自出錢掩埋過死在京師郊區的難民屍體兒時萬具,這樣一個政權,人民不造反,朝廷不垮台才怪!

5

樸不花:大家好,我叫樸不花,元朝大宦官,也就是大太監!我是高麗人(朝鮮)生於元文宗時代,我7歲時被送到元朝的宮廷內成為一名小太監。後來,在元惠宗時代,來自高麗的小宮女奇洛得到小皇帝妥歡帖木爾的寵幸。我由於是奇洛的老鄉,被收到她的宮裏作公公,我們的關係逐步密切,情感深厚。等奇洛被封為第二皇後,居住興聖宮,並生下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後,我由於和奇洛皇後關係親密,被調到興聖宮,照管太子的生活起居。此後我逐漸遷升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擔任掌管財政的要職。

我做過的好事是:慈善事業。至正十八年,河南、河北、山東發生戰亂,大批難民避居京城,造成京城發生嚴重饑荒,死者枕借。樸不花出麵買地收葬屍體二十萬具,花費二十萬餘錠,墳地占地廣闊,從南北兩城到盧溝橋之間,男女分葬。

而我做過的壞事則是:把持朝政,擅權亂國。太子成人後,元惠宗厭倦政務、耽於聲色,把軍國大權交給已經成年的太子,並且還任用了我推薦的搠思監為宰相。從此我成為元廷權傾一時的人物了,無論是官吏仟免,還是國策的擬定,都任憑我來決定了,我一度成了元朝的大拿,對於我關係不和的官吏,我一律降職處理,對巴結我的官吏,統統提拔,我和搠思監等人擅權枉法,使朝野內外開始動蕩不安,而國內的軍閥勢力也趁機起兵造反。軍閥們為了擴大勢力,紛紛參與了宮廷權力的爭鬥,-時之間,天下大亂。而農民的起義的烈火不斷蔓延擴大,卻沒人去鎮壓,大元朝的氣數因此而盡!

6

脫脫:嘿,我叫脫脫,元朝人,字大用,哈薩克蔑兒乞部人。曾在元惠宗時代兩度任丞相,1314年,我出生在一個地位顯赫的貴族家庭裏。祖上跟隨蒙古軍從哈薩克草原來到中原,自幼養於伯父伯顏家中。稍長,就學於名儒吳真方。在吳直方的教導下,接受了許多儒家文化,雖然不習慣於終日坐讀詩書的生活,但是儒家做人的標準對我一生影響極大,故而立下了“日記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終身”的誌向。15歲時,我為泰定帝皇太子阿剌吉八的怯薛官。文宗圖帖睦爾即位,因伯父伯顏有擁戴之功而獨攬大權,我亦隨之發達,由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職升同知樞密院事。公元元年1335年,在挫敗前右丞相燕帖木兒之子唐其勢及餘黨塔裏、塔剌海等的戰鬥中,我因功拜禦史中丞、虎符親軍都指揮使,提調左阿速衛,進為禦吏大夫。我的升遷雖然占了我伯父的光,但我對他惡意排斥歧視漢人和儒學,欺淩君主,大權獨攬飛揚跋扈的種種惡行非常看不慣,在老師吳真方的鼓動下,決定大義滅親,報效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