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哦,元好問,朕知道,他去世了吧,當初,朕還沒有即位的時候,那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元好問和張德輝兩人特意從大都趕到開平,請求朕接受儒學大師的稱號,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朕也老了。哦,這些優伶也被朕嚇懵了,快讓他們繼續演下去。
2
1269年秋,內景,中都,皇宮內,議事廳。忽必烈、黑的、趙彝。
黑的、殷弘站在忽必烈麵前,像小學生接受老師的訓斥,低著頭,羞愧而戰戰兢兢的樣子。
忽必烈來回走動怒氣衝衝:這個小日本,竟然敢拒絕投降,還把我的使者一頓羞辱,豈有此理!哼哼,一定是你等沒有把我大元的武功武略和威風向這目中無人的小小島國講清楚,否則,他們怎麼敢不投降。你們這些廢物!不行,我要再派一個幹練的能說會道的使團。我一定要說服他們投降我大元。你們,下去吧,沒用的東西!
兩人急忙退下。
忽必烈自言自語:這個小日本,太不給麵子了,傷我自尊了!不行,我一定要再派使團,一個不行兩個,兩個不行三個。實在不行就動武力,等我製造好許多船隻,我派大兵壓境,看你投降不投降。
畫外音:
從1268年起至1274年,忽必烈不斷遣使去日本,要求其投降,但屢屢被日本人拒絕了。那時忽必烈正忙於對南宋的最後一戰,無法發動對日本的攻擊,因此他隻能繼續派更多的代表去說服日本歸降。
在和南宋的戰爭中,忽必烈把戰敗的南宋水師編入自己的隊伍,從而獲得了他所需的水軍人員和航海技術,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攻打這個目中無人的島國。他複興和擴充了原南宋水師,設法使它從僅用於守衛沿海沿江地區的水軍轉變為一支真正的海洋艦隊,能在公海從事商業和軍事活動。除此之外,忽必烈還把被他征服的朝鮮半島變成了一個大型的造船工場和海軍基地,企圖從那裏出發去征服日本。
忽必烈派出更多的使節去勸說這個島國接受蒙古的統治,但是一次次被日本幕府當局斷然拒絕了。這讓倔強好鬥的忽必烈惱火萬分,他終於下定了決心,拿定了主意,攻打日本。
3
1274年,外景,冬,忽必烈聚集了一支浩大的由一千多隻巨大的戰船組成的艦隊,上麵裝載了二萬三千人的高麗、中國步兵和蒙古騎兵組成的軍隊。
一千多隻戰艦張帆起航,進入一片寬闊的水域,那是日本與朝鮮相望的海峽。蒙古海軍輕而易舉地占領了橫臥於海峽中間的對馬島,然後進占靠近九州的壹岐島,艦隊駛入博多灣,部隊陸續登陸。
在島上,日本武士與元軍展開戰鬥,元軍流星般的箭矢射向日本武士,日本武士紛紛倒下,戰鬥陣腳潰敗,開始逃跑。元軍騎兵上岸乘勝追擊,向潰退逃跑的日軍砍殺。
日軍被全殲。
4
外景,夜、元軍把戰馬、糧食、士兵裝上船隻,張帆航行。
突然陰雲密布,風帆獵獵在空中巨響,風越來越大,船隻在飛馳中搖擺晃動,一隻接著一隻的戰艦傾翻,把士兵翻在海中。在海麵上卷起洶湧的波濤,把許多倉促建成的船隻砸向岩石和海岸。在努力逃生的過程中,大部分士兵被溺死的。
李庭抱壞船板,漂流抵岸。士卒存者十一二。
畫外音:這可能是迄今為止的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難,在這次海南中大約有近一萬五千名艦隊遭遇最慘烈的海上集體大毀滅。隻有少數元軍士兵還生回到大都,向援軍統治者報告了這場巨大海南。但是得知在戰場上輕易獲勝戰況的忽必烈竟然完全無視海難的慘烈,欣喜地慶祝了對日本戰爭的大捷,並且在第二年,忽必烈再次遣使去日本,要求天皇立刻親自來蒙古首都,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投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