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內景,上都開平,忽必烈寢宮,半夜、忽必烈、廉希憲。
忽必烈坐在床上,光著膀子,廉希憲站在床邊。
忽必烈:希憲,你坐,坐在朕的床上。
廉希憲:陛下,你深更半夜把臣招來,臣以為你是要殺我的頭呢。
忽必烈:廉孟子,你啊,太倔強了,你想想,朕怎麼會殺你?你是對朕有大恩的人,我皇兄去世,在鄂州,是你提醒朕阿裏不哥有不臣之心,勸朕揮師中原即位開平。國家未定,阿裏不哥發難,阿藍答兒和一些不服朕的諸王圖謀奪取關中,又是你臨危受命,矯詔冒殺頭危險處決了阿藍答兒、劉太平和叛亂諸王,平息了關中烽火,你從十七歲就在朕的幕府相隨朕到如今,忠心耿耿事君,並無錯咎,朕怎麼能殺你?朕難道是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昏君麼?
廉希憲:陛下不是昏君,但陛下不該懷疑臣的忠心,更不該聽信嫉恨臣的功勳的人的挑撥。臣知道,帝王們對功勳卓著的臣子在無以賞賜的時候,就是找毛病殺死他。臣不需要你費盡心思找理由,隻要把矯詔那件事搬出來,就有足夠的理由殺臣了。
忽必烈:廉孟子,你怎麼非要觸怒朕才肯罷休,朕偏不殺你,你坐下。
廉希憲坐在了床上,麵對忽必烈,目光直視忽必烈。
忽必烈:廉孟子,你這一身正氣朕領教了,我實話告訴你吧,如果別人挑唆,離間你和朕,我絕對不信,可是,趙壁說這樣的話,朕就有些疑惑了,因為趙壁也是個廉直之士,他也是朕最信任的藩邸之臣啊!
希憲:昔攻鄂時,賈似道作木柵環城,一夕而成,陛下顧扈從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劉秉忠、張易進曰‘山東王文統,才智士也,今為李璮幕僚’。詔問臣,臣對‘亦聞之,實未嚐識其人也’。陛下難道忘記了這件事嗎?
忽必烈:朕亦記此。朕錯了,還望廉孟子不要計較朕的一時思慮不周,盡快上任才是。
廉希憲:既然陛下說了實話,臣也不再計較什麼,陛下放心,臣絕不會因此而嫉恨趙壁!陛下說的不錯,趙壁乃廉直之士,他如此說提醒陛下也是為社稷的安危考慮。
忽必烈:廉孟子,大人大量,朕算是領教了你,你的忠直簡直就是唐代的魏征在世。
廉希憲:忠臣良臣,何代無之,顧人主用不用爾。
2
外景,日,李璮城內守將及城外史天澤的元軍。
李璮的守城將士打開城門,出城突圍,但立即遭到了史天澤圍軍的掩殺堵截,有大量的城內兵士掉入圍軍所挖的灌了水的深溝。有大量突圍士兵試圖用事先準備好的跳板搭在溝渠上衝過去,但被圍城士兵一陣砍殺墜入深溝。
突圍失敗,李璮的士兵退回了城內,
有的試圖突圍將士掉在圍城溝裏沒有被淹死,好不容易從溝裏爬了上來,立即就被蒙古軍圍城士兵抓獲。
一個軍官某樣的人踩著同伴的屍體從溝渠攀了上來,高聲喊:不要殺我,我是來投降的,帶我見董士炳將軍,我受人委托有要事見董士炳將軍。
蒙軍士兵:你說的董士炳將軍不在這個戍守區,我們的主將是史天澤將軍和哈必赤宗王。
俘虜軍官:那請帶我去見史天澤將軍。
蒙古一個十戶長帶數名士兵押解著這名俘虜,向史天澤督帥大帳營地走去。
3
內景,日,濟南城效,史天澤帥帳內,俘虜軍官、史天澤、哈必赤。
李璮叛軍的被俘軍官被元軍士兵押解著走進了史天澤的大帳內。
史天澤和哈必赤隔著一張桌子而坐對視了一眼。
史天澤:來者何人?
俘虜軍官:稟告史大帥,我是叛賊李璮麾下田都統的部下,我要見董士炳將軍。我有重要情況要向董將軍當麵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