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朕這個少數民族出身的皇帝做的也難啊!朕從草原上走出來,作為成吉思汗的孫子,既是大蒙古的大汗,又是元朝的皇帝,蒙古宗王親戚們指責朕漢化改變了祖宗的規矩,因而和朕尋釁滋事,離心離德,製造事端,鬧獨立、叛亂,乃至宣布不承認朕的宗主國地位,比如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鬧獨立,在比如海都、乃顏和我的好侄子們不斷的叛亂。而漢人兄弟們又指責朕偏向蒙古人,漢化不夠,搞民族歧視等等,還有朕即位不久就發生的李璮叛亂,朕是左右為難,兩頭不落好啊!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沒做過皇帝不知道做皇帝的難處。曆史上從來也有沒有一個既適應粗放的草原部落管理,同時又適應精密的農耕社會的共通的政治體製,治理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朕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踏著草原走進莊稼地,嗬嗬!朕這皇帝當得容易麼?甘蔗沒有兩頭甜,皇帝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要我說,在中國的皇帝中,朕算是個好皇帝,對中華民族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和遼闊領土疆域的形成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千秋功罪,有後人評說,好了,朕的報告,有自我標榜之嫌,到此結束。現在請各位提問質疑。
9
觀眾甲舉手。
主持人:請1號舉手者提問。批準。
觀眾:我們閱讀元史,有一個解不開的疑惑,想請教忽必烈先生,一、當初忽必烈先生的藩邸裏幾乎全部是儒家學者,並且欣然接受了漢族大儒張德輝先生和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先生的儒學大師的稱號,這說明你對漢法和儒教學者是很欣賞和認同的的,可是你在使用朝臣治國時卻選擇了重用阿合馬這樣的奸詐小人。這是為什麼?
忽必烈:諸位有所不知,元朝是個特殊的朝代,屬於一個朝廷,兩套班子,朕既是元朝皇帝,又是蒙古大汗,漢族儒學知識分子講究的是精神文化和道德方麵的修養,追求的是氣節、操守,修身、自我完善,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道德倫理、而不提倡物質財富的追求和享受,尤其是在治國理財方麵,提倡的是節用、清廉、輕徭薄賦、藏富於民。鄙視經營理財之道,雖然然我很欣賞精神文化道德倫理方麵的追求,也教育我的兒子真金也這樣做。可是治國如同持家,總要和財迷油鹽醬醋茶打交道,不言錢不俗是不行的,招兵買馬需要錢,賑濟災民需要錢,打仗用兵需要錢,尤其是我的那些蒙古親戚們,他們沒有什麼精神文化的追求,喜歡的是物質享受,聲色犬馬、酒肉、女色、金銀財寶,隻認錢不認理,誰給錢對誰好,誰給錢銀賞賜多些,他們就擁護誰,親近誰,替誰賣命。我為了贖買我的這些宗親們的支持,隻好大行賞賜之道。我太需要錢了,阿合馬善於理財經營,彌補了漢儒們的不足,這就是我重用阿合馬、盧世榮、桑哥等人的原因,但我發現他們的罪惡的時候,我不也殺了他們嗎?但對漢儒學者,除了那個和李璮叛亂有牽連的王文統之外,我一個也沒殺過,我把自己最心愛的兒子交給漢儒學者王恂、許衡等人培養,我對每一個漢儒從來也不大聲嗬斥、甚至發了錯誤也不嚴厲責罰,這還不說明我對漢儒是發至內心尊重的嗎?
10
觀眾乙:忽必烈先生,在你後期的朝廷的重臣中,基本上沒有了漢儒的身影,這是否是一種民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