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集:蒙哥與忽必烈(十五)(2 / 2)

8

外景轉內景,正藍旗閃電和畔,金蓮川草原,綠草如茵長勢茂盛的草地生長著無數的金燦燦的金蓮花,在閃電河北岸幾百頂大大小小的帳篷組成了一個部落式的府邸--忽必烈藩王府。

9

內景,日,忽必烈大帳內。忽必烈、劉秉忠、張德輝、元好問、張文謙等人。

劉秉忠和張德輝、元好問三人走到忽必烈大帳門口,向侍衛點了點頭問:王爺在大帳裏嗎?

侍衛:在裏麵,子聰書記。

劉秉忠:那好,我有兩位從中原來的貴客,相見王爺,麻煩您給通報一下。

侍衛:子聰書記,王爺說您是他最信任的人,隻要是您要進入他的大帳,可以隨時放行,王爺命令我們不得阻攔!你現在就可以直接進入。

劉秉忠:卻薛軍士,還是稟報一下為好,因為我帶了兩位不速之客來麵見王爺。你可以稟報王爺,他們是中原最著名的文士和儒教學者。

侍衛:好吧。(轉身走進大帳)

不一會兒,侍衛走了出來。

侍衛:子聰書記,王爺請您帶著元到來的客人進去。請!(用手替劉秉忠推開了大帳的門。)

忽必烈已經迎候在大帳中央,滿臉喜悅之色。

忽必烈:歡迎遠道來的尊貴客人。子聰書記,我多次說過,你既是我最信任的幕僚,又是我最尊貴的朋友,我吩咐我的卻薛長,您可以隨時進入我的王帳而不需稟報嗎?您怎麼總是如此客氣呢,如此不是顯得我們的關係生疏了?

劉秉忠:不,王爺,並非如此,我隻是覺得不能因為我而壞了王府的禮儀法度,我們漢族的禮儀,男女有別,尊卑有序。又有句俗語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關乎到禮儀方麵的事,還是講點章法為好,我也不能例外。

忽必烈:哦,子聰。你雖然是個出家人,但卻嚴守世俗規矩,真拿你沒辦法。那麼,向我介紹一下兩位貴客的尊姓大名吧。

劉秉忠:好,王爺,我給您介紹一下,(指著元好問)這位是原金國的文學大家,大詩人、學者和史學家元好問先生。哦,(向張德輝做了個手勢)這位是北方著名儒學大師張德輝先生,二位非常仰慕王爺的大名,尤其是對王爺您求賢取士尊崇儒教的高雅行止更是敬佩至極,所以特意從燕京趕到這裏,來拜訪王爺。

元好問、張德輝:拜見忽必烈藩王!(拱手做參見禮節)

忽必烈:歡迎,歡迎,本王久仰元好問、張德輝二位先生的大名,並對二位大學問家和儒學大師,十分敬仰。子聰,還有二位貴客,裏麵請。

忽必烈、劉子聰等三人走入大帳的議事廳,忽必烈入座後,按尊卑順序,讓元好問、張德輝兩人坐在忽必烈座位的左邊,劉秉忠做在忽必烈的右邊。隨即,侍從為客人倒上了奶茶。

忽必烈:倆位尊貴的客人,敢問從燕京來到本藩王這裏,有何賜教?

元好問:忽必烈藩王,在下元好問作為昔日金國的亡國臣民,曾經又做過蒙古國的階下囚,實在不敢談賜教二字。但我久聞王爺尊賢使能,尊主庇民,尊崇孔孟的儒學和“天下大賢碩儒,並且時常詢問“古今治亂興亡”之道,這讓素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誌向卻壯誌未酬的罪臣心懷感激之心。竊以為,王爺欲在中原站穩腳跟,成就一番事業,也就是說,要想平治天下,就離不開有真才實學的大儒;要想治理好中原,必須實行孔孟的聖人之道。故而罪民不憚冒昧,懇請王爺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以向世人公開表王爺以漢法治漢地的態度,以便吸引更多的儒臣來為王爺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