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明明白白認識高血壓(1)(1 / 3)

血壓概述

所謂血壓,是指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

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而血壓也就有動脈血壓、靜脈血壓和毛細血管血壓之分。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都是指動脈血壓而言。

動脈血壓就是動脈裏血液流動的壓力。動脈血壓的高低和心髒的收縮力、排血量及全身小動脈的阻力有關,其中對高血壓發病影響較大的是小動脈阻力的加大。小動脈的管壁裏有平滑肌纖維,當收縮時小動脈的管腔就會變小,血液通過時阻力就會增大,人體要維持正常血流量,血壓也就上升;相反,在小動脈舒張時,血壓就會下降。血管壁平滑肌纖維的收縮和舒張是受內髒神經控製的,而內髒神經的活動則由大腦控製,並受內分泌腺的影響。

正常血壓值為:收縮壓小於18.67kPa(140mmHg);舒張壓小於12kPa(90mmHg)。

什麼是高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

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8.67kPa(140mmHg),舒張壓小於或等於12kPa(90mmHg)。如果成人收縮壓大於或等於273kPa(160mmHg),舒張壓大於或等於12.6kPa(95mmHg)為高血壓;血壓值在上述兩者之間,亦即收縮壓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間,舒張壓在12.1~12.5kPa(91~94mmHg)之間,為臨界高血壓。

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期血壓的平均值在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僅一次血壓升高者不能確診為高血壓,還需要隨訪觀察。

高血壓的並發症

高血脂是高血壓病中常常並發的一種疾病。在美國一項5100萬例高血壓患者中的調查發現,40%的高血壓患者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大於62mmol/L,而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大於62mmol/L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中,46%的患者有高血壓病。血壓越高,冠心病的危險性越大。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升高,對高血壓患者的冠心病危險起協同增加作用。而降低血壓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可以減少冠心病的危險。

膽酸結合樹脂、煙酸及其衍生物、纖維酸衍生物以及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均可以用於高血脂症伴高血壓的患者。但是,應注意這些降血脂藥物與抗高血壓藥物之間的相互影響。膽酸結合樹脂可以減少噻嗪類利尿劑和普萘洛爾(心得安)的吸收。因此,這些降壓藥必須在服用膽酸結合樹脂前1小時或服用後的4小時才能服用。煙酸可以加強抗高血壓藥物的血管擴張作用而引起血壓下降,應予以注意。纖維酸衍生物對某些腎功能衰竭的病人可能引起肌病。因此,服用纖維酸衍生物的劑量要小,並且經常隨訪患者。他汀類降血脂藥物與抗高血壓藥物之間沒有特別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於高脂血症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此外,多烯康、魚油降脂丸等降血脂藥物與抗高血壓藥物之間也沒有特別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於高脂血症伴高血壓患者的降血脂治療。

有人預測,隨著人口的增長和預期壽命的延長,心血管疾病將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每年死於中風與高血壓合並症者在150萬以上,致殘者達數百萬。因此,高血壓是中年以後心血管病的主要根源。下麵向大家介紹一下高血壓常見的並發症:

冠心病: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是正常者的2倍,高血壓長期不治療,有50%死於冠心病。

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壓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與高血壓並存相當常見,它是病人發生動脈硬化和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壓的常見並發症,流行病學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於高血壓。血壓越高,又沒有治療,發展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高血壓已被認為是導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可引起心髒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壓在心衰病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腎病:由於腎髒入球和出球小動脈痙攣、硬化、退變導致腎髒缺血、缺氧。腎實質纖維化,高血壓晚期多伴有進行性腎功能減退。

周圍動脈疾病:高血壓使間歇性跛行的危險增加3倍,可能是因為血壓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動脈、頸動脈、冠狀動脈硬化加速,導致下肢動脈發生缺血、營養障礙,甚至壞死。

中風: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的發生率是正常血壓者的7.76倍,還有研究表明,降壓治療可使中風發生率降低40%,冠心病發生率降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