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期重點導讀(1 / 1)

本期重點導讀

國際環境與軍事外宣

今年以來,我們黨召開十八大的特殊政治背景,美國實施戰略東移的國際戰略格局,圍繞我領土主權和海權爭端加劇的周邊安全形勢,以及中外聯合軍事演習等重大活動的漸次展開,在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境外媒體涉華軍事報道密度增加、話題多元、熱點頻出。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認清其意圖,分析其危害,科學把握有效應對的基點,突出宣傳中國和平發展的確定性和持續性,及時調控對外傳播的節奏進程,著力轉變國防政策的闡釋模式。

“神九”對外報道中的文化元素

綜觀“神舟九號”係列報道,諸多文化元素,無論是追根溯源的傳統文化元素,還是與時俱進的時代文化元素,都在立體呈現“神九飛天”這一重大新聞事件的同時,將民族文化和國家形象進行了有效的對外傳播。文化元素的運用使得“神九”對外報道充分迎合了受眾體驗,不再隻是盲目追求信息含量。這既在此次重大軍事科技新聞報道中實現了民族文化的弘揚與國家形象的塑造,也是借文化之力提升對外傳播效果的一次有益嚐試。

“主旋律報道”的人性化寫作

《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國式”再婚》描述的是中國汶川震後災區人“再婚”的故事。文章在述說中國故事的同時,西方社會所宣揚的“信念、希望、愛”等也得以展現。東西方價值觀跨越了文化、社會差異,在人類共同的災難麵前得到融合。文章中很多打動人的細節是來源於作者深入一線而獲得的鮮活故事。在人性化寫作的背後,作者也傳達出對中國政府災後重建工作的肯定。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證明,西方讀者需要的,是可以打動人心的“人性化”作品。這為我們“十八大”報道中,如何呈現一個可感知的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