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對自己的健康水準和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健康長壽也隨之成為人們新的追求之一。
提起便秘,想必很多人都有這樣不愉快的經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便秘越來越成為現代人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在全球範圍內,估計每年有300萬新發便秘患者。在美國,便秘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為2%~2.8%,每年約有400萬以上患者有便秘症狀,約有200萬~300萬人長期服用瀉劑,全國瀉劑的年消耗量價值大約4億美元。我國的北京、廣東、天津、杭州、南昌等地對城鎮社區、農村、工廠、學校人群進行了便秘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便秘的患病率在3%~17%之間,地區差異較大。便秘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且與結腸癌、乳腺疾病、早老性癡呆等的發生密切相關,便秘的發生在消化係疾病中排第三位。那麼到底什麼是便秘呢?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每2~3天或更長時間一次,無規律性,糞質幹硬,常伴有排便困難感。便秘既可以是許多疾病中的一個伴隨症狀,稱為繼發性便秘;也可以是獨立的,稱為原發性便秘。國外文獻上常用慢性頑固性便秘或特發性便秘作病名,但其確切概念很難描述,多從經驗上或實用上而言:“慢性”一般指病史至少有2年,或從年幼就發病:“頑固性”指經一般藥物治療很難奏效,常需手術治療;“特發性”則說明目前對便秘的原因及流行病學了解不全麵。
老百姓對便秘的觀點常有不同。在一項對不就醫年輕人的調查中發現,52%的人將便秘定義為排便時需屏氣用力,40%的人認為便秘是排堅硬的大便,32%的人認為便秘隻是指排便次數減少,34%的人認為便秘是想排便時卻不能排便。因此,必須認識到自訴便秘可能隻是指屏氣用力或大便堅硬,而不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患者對便秘的描述可以是以上四種排便障礙中的任何一項或組合。這四種症狀在每個患者身上的主要表現的程度不同。在所有便秘症狀中,僅對排便次數一項在大量人群中進行過統計,即使是健康人的排便習慣也可明顯不同,如對一組健康人調查結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約占60%,一天幾次者約占30%,幾天一次者約占10%。因此,對有無便秘必須根據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判斷。所以嚴格來講,隻有那些明顯少於一般習摜排便次數的才能算便秘。在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2~3天以上無大便,則可以認為有便秘。
藥膳食療是我國傳統醫學和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既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說它古老,因為它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說它新,因為近年來興起一股藥膳熱潮,不僅有藥膳飯店、藥膳專著、藥膳科普讀物,而且藥膳療法也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甚至超過單純藥療的效果,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因此,藥膳食療成為人們所重視的、治療疾病不可缺少的輔助治療也就合乎情理之中。
為了提高廣大便秘腹瀉痔患者飲食安全,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本書,作為新農家書係之一,供大家學習、培訓和實踐參考。
本書主要介紹便秘、腹瀉、痔患者飲食的治療、療法及飲食菜譜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有關資料和書籍,在此謹表謝意。由於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一些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