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2)

李清歌坐在飛機上,手裏翻閱著爺爺臨行前交給自己的幾本醫學古籍。從記事起,李清歌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是龍城一個小縣城的老中醫,據說老祖宗在明朝的時候就開始行醫,一直傳到了爺爺這裏,爺爺有兩個兒子,大伯李誌海一直跟著爺爺學習醫術,現在在龍城醫科大學當教授。父親李誌心從小不喜歡這些,大學畢業以後,正好趕上大潮流的推動,在南方打拚了幾年後,成績斐然,並且邂逅了從美利堅留學歸來的母親。兩人墜入愛河後,火速回老家結婚,第二年就有了李清歌。因為父親的生意正在發展階段,而且母親對於喂養嬰兒又力不從心。決定交給老人照看,可這下問題又來了。母親是家裏獨女,姥姥又去世的早。姥爺是江浙一帶有名的國術大師,開了個武館。得了個寶貝外孫,摩拳擦掌的準備讓外孫繼承衣缽。而爺爺這邊,因為實行計劃生育,伯父家裏隻有一個女兒,有點小封建的爺爺覺得家傳醫術應該傳給小孫子,而不是孫女。就在兩老頭爭執不下的情況下,爺爺以一句:“你個老武夫,就知道打打殺殺,知道怎麼看孩子麼?我老李家有家傳養生法!兩個兒子哪個不是活蹦亂跳的?”暫時獲得了勝利,帶著剛剛滿月的李清歌回到了龍城。

可姥爺也不是好糊弄的,此山不通,咱還有路嘛!姥爺有個得意弟子叫嶽山。從小就收留在身邊,當作義子來養,後來參了軍,趕上了對小猴子作戰,因為作戰勇猛,現在在龍城做了個上校團長。老爺子一個電話打過去,說要去龍城那個縣城養老看外孫。老嶽立馬開始聯係戰友托關係,硬是給老爺子在縣裏找了套單門獨戶的院子。老爺子立馬關了武館興衝衝的搬到了龍城。你老李在能耐,不能不讓我看我外孫吧!

至此,這兩老爺子就相互看著對方不順眼,別扭了兩三年,最後竟然成了好朋友。每天品茶下期逗外孫,好不快活。知道李清歌5歲開始,姥爺就開始教授李清歌國術,姥爺早先在南少林學藝,使得一手快刀,後又拜師紅船詠春。是真正的國術大家。也爺爺也認為孩子5歲開始學武剛剛好,顧而把珍藏多年的珍貴藥材都一股腦的都給小孫子做成了藥膳和藥浴。閑暇時候教李清歌一些推拿針灸的中醫技藝。而李清歌從小聰明好學,十分乖巧。一點也沒有被隔代生養孩子嬌慣出來的熊孩子勁兒。10歲的時候,就能把姥爺傳下來的刀法套路舞的煞有其事,近身短打技藝因為年齡小,還無法習的真髓,但也不差了。而爺爺的醫術更是可以針灸推拿,切脈問診了。

父親母親因為生意越做越大,時間也越來越緊張。而且對李清歌教育的問題很放心,每年隻是在中秋過年這些重大的節日裏大包小包的提著回來露一麵。每次回來都被兩個老爺子一堆數落,但是心裏有愧的兩人每次提出帶走李清歌的提議後都被炮轟似的趕出去。就這樣李清歌在兩位嚴厲但也溺愛著他的兩位老人悉心照料下,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