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脫疽。
滋陰活血愈疽湯
【出處】《中醫》1992年第2期
【組成】玄參15克,淮山藥30克,天花粉15克,烏梅10克,丹參30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黃芪15克,葛根15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益氣滋陰,活血化淤。
【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脫疽。
解毒活血湯
【出處】《新中醫》1992年第2期
【組成】赤芍藥、穿山甲各20克,漏蘆、蒼術、荷葉、蟬蛻各15克,黃芪、丹參、生地黃、忍冬藤各30克,黃連、佩蘭各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解毒。
【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脫疽。
補陽還五湯加減方
【出處】《中醫》1996年第9期
【組成】黃芪120克,黨參15克,赤芍藥5克,川芎3克,當歸3克,地龍3克,蒼術10克,玄參30克,桃仁3克,生薏苡仁30克,紅花3克,水蛭粉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水蛭研粉吞服。15日為一個療程。
【功效】益氣養陰,解毒化淤。
【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脫疽。
大柴胡湯
【出處】《江西中醫藥情報》1990年第1期
【組成】柴胡12克,黃芩9克,半夏9克,芍藥9克,炙枳實9克,大黃9克,生薑3片,大棗4枚。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陽,蕩滌降濁。
【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高脂血症。
健脾祛濕降濁湯
【出處】《雲南中醫》1994年第3期
【組成】黃芪15克,淮山藥15克,蒼術10克,茯苓20克,薏苡仁30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竹茹10克,枳殼10克,芸香草10克,澤瀉10克,山楂3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健脾祛濕,化痰降濁。
【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高脂血症。
清化降脂湯
【出處】《浙江中醫》1992年第6期
【組成】蒲公英15克,荷葉15克,連翹10克,槐米15克,山楂30克,決明子15克,何首烏30克,僵蠶(研末吞服)2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化淤降濁。
【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高脂血症。
鎮潛活血方
【出處】《國際中醫藥現代研究》
【組成】丹參25克,石決明25克,桑寄生30克,地龍15克,杜仲6克,川芎6克,何首烏15克,決明子15克,女貞子15克,穀精草15克,柏子仁12克,酸棗仁(打碎先煎)12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降濁,潛陽安神。
【適應範圍】糖尿病並發高血脂、高血壓。
中醫偏方
【偏方1】三白草15克,黃連少許,共濃煎,飯前30~60分鍾服下。
【偏方2】木通7.5克,甘草19克,用180毫升水煎至一半,為1日劑量,分多次服。
【偏方3】朱木葉10克,為1日劑量,水煎服,療效佳。
【偏方4】梨搗爛取汁,加等量蜂蜜,煎成糖稀狀,隨時服。
【偏方5】蠶繭煎湯,代茶頻飲,可消除由糖尿病引起的口渴,長期服用,治愈。
【偏方6】萸肉30克,五味子、烏梅、蒼術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1劑,分3次,飯前溫服。
【偏方7】生黃芪30克,仙靈脾15克,杭白芍30克,草10克,烏梅10克,葛根10克。若肺熱甚者,可選加石膏、川連、石斛、花粉、玉竹、麥冬、沙參。夜尿頻者,選加川斷、破故紙、五味子、菟絲子、芡實、鹿角霜。氣血虛選加黨參、黃精、當歸、熟地、白術、山藥、首烏、阿膠。水煎,每日l劑,分2次服。
【偏方8】將刺老鴉根洗淨,曬幹,細切,取7.5~11克,用720毫升水慢煎至450毫升,為1日劑量。久服,可減少尿中含糖量。刺老鴉根秋季采為佳。
【偏方9】決明子略炒,水煎,代茶隨時飲,療效佳。
【偏方10】每天取玉米須水煎,隨時服。長期服用,重症可愈。
【偏方11】每天取夏枯草10克,水煎服,有效。
【偏方12】每天取白術10克,濃煎服,有效。
【偏方13】刺老鴉根40克,銀杏9克,共水煎,代茶飲。
【偏方14】栝樓根30克,淮山藥40克,茯苓15克,蒼術、白術各6克,瞿麥、玄參各10克。水煎,日1劑,分2次服。
【偏方15】女貞子、牡丹皮、黃芪、地黃各等量。製成丸劑,每服6克,日4次。1個月為1個療程。
【偏方16】將無花果陰幹,取2~3個,用540毫升水煎,代茶飲,可逐漸減少尿中的含糖量。
【偏方17】澤蘭和金錢草各1把,混合,用540毫升水煎至一半,代茶飲。
【偏方18】生山藥蒸熟,每次飯前服100克,久服,療效佳。
【偏方19】白芍77.5克,甘草3.8克,用360毫升水煎至一半,為1日劑量,分3次服。
【偏方20】將雞蛋皮放入沙鍋,密封,燒黑為末,每次半茶匙。用熱水1日服3次,有效。
【偏方21】澤蘭11克,加360毫升水煎至一半,代茶飲。
【偏方22】朱木皮11克,加540毫升水煎至一半,1日分3~4次,代茶飲。服藥期間要以素食為主,不過食,不食白糖,少食鹹鹽,服藥20天可見效。
【偏方23】尿液中泡沫多的糖尿病,每日取金錢草15克,濃煎服。久服,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