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開花
一位美國分析人士說:“在缺少中國市場參與的情況下,蘋果在三天內賣出65億美元(約合399億元人民幣)的產品,無論在何種行業都是了不起的。”
這句話透出這樣的意思:中國市場對iPhone 6之類的移動數碼產品有決定性的分量,如果在中國市場之外能夠做出如此成績是很了不得的。
事實證明,雖然名正言順的iPhone 6中國市場銷售姍姍來遲,但暗渡陳倉的“影子中國市場”卻與蘋果不離不棄。在全球化背景下,數以十億計的中國手機用戶群,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數以千萬計的狂熱果粉,令iPhone 6的首輪發售區域變得界限模糊起來。
在美國媒體上發布的一張紐約某蘋果專賣店門口徹夜排隊的現場照片中,一位路過的白人婦女有些錯愕地看著用來維持隊形的移動“鐵馬”中席地而坐或走動的排隊者,照片中的這些排隊者看上去絕大多數是亞裔麵孔。還有一張照片表現的是兩位亞裔排隊者男子起了爭執,勸架的和圍觀的排隊者也基本是黑頭發黑眼珠黃皮膚的亞裔,更有報道指是兩位中國人排隊時起了衝突。
如果認為這些在美國紐約蘋果專賣店外辛苦守候的中國人都是為滿足自己嚐新的衝動可能就錯了,iPhone 6被關在中國的“牆外”,有意無意製造了一個蘋果銷售係統之外的“場外交易市場”,這個市場的消費主體是中國大陸的果粉,中間載體是黃牛水客。
香港是首輪發售iPhone 6的地點,也許蘋果的決策層一開始就意識到香港是中國大陸市場的傳統窗口。未獲準在中國大陸發售的iPhone 6可以通過這個窗口間接關聯中國大陸無比龐大的消費群。
第一例從香港向內地走私iPhone 6被大陸海關攔截的案例在9月19日蘋果iPhone 6開售的當日就出現了,當日下午3:00,一名學生打扮的17歲經深圳皇崗海關過關進入大陸的旅客手提一個體積相當大的外包裝為大紅袍茶葉的盒子,海關人員將其截停,在盒子中看到的不是茶葉,而是6部嶄新的iPhone 6。
也就是在蘋果公司宣布iPhone 6首輪發售前三日出貨1000萬部的赫赫業績時,僅深圳皇崗海關、福田海關兩個關口的戰績也堪稱驕人,共計截獲走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手機600餘部。
9月21日,香港海關宣布,一艘正在香港某偏僻村野沿海裝貨的快艇在見到執法人員時,艇上和岸上人員四散而逃,執法人員在快艇上發現大批電子產品,其中包括138部iPhone 6新手機。
到9月24日,深圳海關截獲的走私iPhone 6總數上升到2000部,與業界預估的每月400萬部的大陸市場需求相比,這個數字是微不足道的,巨大的市場空間誘惑下黃牛和水客們停不下來。
香港走私“水貨”(指非蘋果官方正式在大陸銷售的商品,而非指假冒偽劣)iPhone 6到大陸或者在當地倒手給黃牛水客有多大的價差呢,在香港最著名的購物熱點旺角,手機零售商認為,9月19日(周五)iPhone 6開售的第一天的“溢價”最高,一部最高配置的128G金黃色 iPhone 6黃牛的賣出價比零售價高出1000美元(約合6100元人民幣),差不多翻了一倍。
蘋果官方為128G金黃色 iPhone 6PLUS在香港的售價定為8088港元(約合6420元人民幣),如果加價1000美元,差不多相當於12000元人民幣,約等於一部基本配置的15英寸蘋果筆記本電腦的價錢。有趣的是金黃色iPhone 6PLUS最受大陸購買者歡迎,也許跟金黃色一直是大陸高價消費文化的流行色調土豪金有關係。
有消息稱,在最初的階段,一部高配iPhone 6 PLUS在北京中關村的叫價幹脆就直接標價2萬元人民幣。有投資界人士不無羨慕地說,炒賣iPhone 6是一樁“隻賺不賠的生意。比炒股的利潤高得多”。
人算不如天算。北京最大的電子數碼商品集散地中關村的業界人士9月底驚呼“市場上的iPhone 6太多了”,對消費群體而言,肯拿上萬元隻為“嚐鮮”者畢竟是少數,沒有貼上中國工信部入網證標簽的、可以在中國大陸蘋果服務點實現聯保的iPhone 6拿在手裏對大多數果粉而言有點不踏實。
到9月底,預計中關村就有數萬部水貨iPhone 6等待出貨,一旦10月中旬大陸市場正式開賣,這些水貨基本會砸在零售商手裏。按中關村的營銷規則,從香港把iPhone 6搬運到北京,零售商要全款買斷的。觀察者注意到,9月底中關村市場低配iPhone 6的報價為6600元人民幣,高配iPhone 6 PLUS 報價為8800元人民幣,而炒賣最瘋狂的前三天這個報價分別是1.2萬元和1.5萬元人民幣,從漲價一倍到跌幅一半,僅用了一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