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國內諸多打著健康地產牌的房產項目,能夠真正體現高端性,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擁有多家三甲醫院資源支持的,少之又少。處於尋求新突破階段的國內地產業,急需一種新型模式的健康地產給整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專訪
健康大數據為國民健康保駕護航
——專訪秦皇島惠斯安普醫學係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忠林
《小康·財智》:中國亟待進一步發展大健康事業的現實意義?
陳忠林: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平均壽命趕不上日本和美國,這一現實間接說明了國民的健康水平較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健康產業的發展還有很大差距;健康管理技術和服務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國民的健康意識還有很大差距。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這種差距將更加明顯。例如,有些城市出現的上萬個老人等一張養老床位問題,就不單單是一個希望老有所養問題,還包括了老了之後,希望健康問題有人管的問題。社會在發展,工作和生活節奏在加快,各種壓力紛至遝來,健康風險增多,慢性病增多,慢性病年輕化、慢性病致死率上升,再加上老齡化的壓力,都為大健康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經濟發展了,個人的收入多了,就會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健康管理。畢竟健康產業本身就是很大的經濟,每人一年做一次普通體檢,就是一千多億的資金回流。國民經濟必須緊密圍繞國民需求來發展,才有持續不斷的市場空間。擁有最多人口的中國,健康市場是最大的,機會也是最多的,隻要稍稍一拉動,這種健康內需就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包括健康財富本身。
《小康·財智》:就您看來,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推進中還存在哪些困難和政策障礙?
陳忠林:門檻、監管、公平性、資源配比等等,應該是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麵臨的主要困難。做一個健康檢測中心,需要衛生部門的嚴格審批,其結果就是,你有再好的檢測設備也很難派上用場。健康需求多種多樣,也難免魚龍混雜,但如果隻重審批輕監管,難以保障業態的快速、健康發展,還會把很多優秀的服務阻擋於門外。我們國家已經明確提出了“治未病”概念,而且很多“治未病”中心已經在中醫醫院紮根,卻沒有一個像“醫療保險”一樣的“錢包”為其做支撐,僅此一條,足令很多人放棄治未病選擇,包括放棄同樣不能享受醫保的健康風險評估。因此,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需要相關政策的大調整,宏觀政策要及時出台,微觀政策應放權於地方,一事一議,或一項技術一議,在辦完相關準入資格的同時,把連帶問題一起解決掉。比如,如果政策相對寬鬆,就像醫科大學自建附屬醫院一樣,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獨立或者聯合設立醫院或健康監測中心,應該比誰都有優勢。
《小康·財智》:惠斯安普在休閑、養老等大健康產業鏈的其他板塊的發展情況和前景如何?
陳忠林:惠斯安普公司地處海濱城市秦皇島。秦皇島有一句廣告語,叫做“長城濱海畫廊,四季休閑天堂”,這樣一種環境是非常適合做健康產業的。秦皇島是國內外著名的休療養地,我們計劃與當地旅遊部門合作,充分利用現成的休/療養院資產,在健康休療方麵做更多的文章,同時謀求在新設的養老機構,植入健康養老概念。我們也正在醞釀,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在我們正在建設的健康產業園,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體驗基地,孵化出更多、更好的服務模式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