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tónɡ huà”裏的我
隨筆
作者:王慧敏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老師,但我是一個幸福的人。我的幸福理由,就是我是個生活在“tónɡ huà”裏的老師。
一、 同化
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職業能像老師那樣,和一批人天天見麵,天天相處,並走進彼此的心靈,相互影響著彼此。
“每天每天,我都喜歡和你一起,沐浴清晨的陽光,手捧沁香的語文書,到達了一個叫心的地方。日日晨誦,讓笑窩爬上你我的麵龐,讓快樂住進你我的心裏。”這樣的小詩我總能在與學生共讀的瞬間冒出來。
教學課文《沉香救母》時,讀到“沉香上山拜師學藝,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貪黑地跟著師傅習武練功。有時累得腰酸背疼,很想鬆口氣,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媽媽,渾身就增添了力量。”同學們都被沉香的堅強、孝心感動了。當同學們投入地對著文中的二郎神說:“我一定要練就一身高強的武藝打敗你,救出我的媽媽,我要我的媽媽安全地回到我的身邊。”我被同學們的真情感動了。還有什麼比課堂上受到感動更讓老師幸福的呢?學生被沉香同化了,我被學生同化了。這時候的我,很有成就感。
作為一名老師,最幸福的莫過於在課堂上的這種成就感。老師的幸福感就來源於每天真真切切的課堂,來源於每個真真切切的孩子,來源於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一起同化的過程。
二、 童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卻年輕如初。不是我有什麼神奇的防老術,而是我用心地對待每一天,有一顆不老的童心。童心,在每天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在每日讀學生寫話的時候,在課間同學生遊戲的時候,都陪著我。童真、童趣,這些如點點雨露,滋潤著我的心。
記得春遊時,同學們來到了美麗的柳樹灣。“看這邊——”,地上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吸引了同學們,他們都驚呼起來:“怎麼這麼多種顏色啊,真像散落一地的彩線團。”好一個大膽的想象。那邊不知是誰帶頭背起了剛學過的《月亮灣》,一起鬧嚷嚷地喊開了。過了一會兒,我們走進了一片樹林,筆直的杉樹整齊地排列在一片山坡上。同學們揚起頭,找尋杉葉上的露珠,不料,正巧一顆滾圓又晶亮的露珠滑落,大家爭相用手接,我也趕緊加入了進來。可能是看到我也在玩這屬於孩子的遊戲,更多的同學紛紛地圍攏來,伸出一雙雙白嫩的小手,耳邊傳來一陣又一陣的歡呼。在那一刻,我成了一個孩子,我被“童化”了。
三、 童話
童話裏寫的全是孩子們的夢,我也愛看童話,還喜歡帶領同學們走進他們夢想中的童話。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我很喜歡站在課堂上,聽學生的“胡言亂語”,那些才是最最新鮮、最最富有詩意的語言。我每天早讀課給學生讀兒童詩,特別喜歡刪去其中的一兩句,讓他們“發揮發揮”,他們的詩言詩意往往讓我驚訝不已,課堂就沉浸在童話的美好中了,那時的我和同學們都是幸福的。
而更讓我感受到童話般美好的,是我與同學們的相處,沒有世俗,隻有真情;沒有交換,隻有交流。教師教書育人是塑造心靈的工程,當我們與學生在童話般美好的學校中學習生活,我們猶如童話的主人公,走向美好的結局:“從此,我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們班的娜娜是個外形非常漂亮的女生,但是不喜歡笑,上課還經常發呆,不愛與小夥伴遊戲,整個人就像童話中的睡美人一樣,美得沒有活力。一天,我在班級裏玩起了“傳話”遊戲,傳話的內容是“娜娜是王老師最喜歡的女生。”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傳著話,輪到她時,起初她微微地側著耳朵聽,然後微微一怔,看了我一眼,我用熱情的眼光看著她,她終於回應了,笑了,笑得很燦爛。不久,她敢抬頭跟我說話了,上課偶爾會舉手發言了,課間也愛和小夥伴遊戲了。我像個王子一樣,用我的愛之吻喚醒了她。
童話不應該隻出現在孩子們的讀物中,也應該出現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我很喜歡用童話編織屬於我的教師生活,所以我收獲的是幸福的人生。
(作者單位:淮安市天津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