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
藝論
每個成功的藝術家都要表達他自己的境界。如果隻是自己一種獨特的樣式,沒有高度的話,那就隻是一個樣式,不能叫境界。因為境界牽扯到高度。但是,有高度而無個性也不行。如練名家的字,練得和他一模一樣,這隻是個樣式,沒有境界。寫的字很像,是有水平,但沒有個性,隻能算叫臨摹。所謂“境界”,就要形成自己的東西,但所形成自己的東西還要比別人高,這才是境界。境界要經過一個過程,開始這個境界是寫實、畫得真實,是一種比較客觀自然的狀態,它沒有經過升華。第二步是寫心,通過寫心表達他的意思,他為什麼選這個景,不選那個景?因為這個景更能反映他自己的心境。通過“寫實”與“寫心”,雖然表達了作者本人的意思,但是這隻能達到攝影一樣的層次。這個人照的是一種暖調。是他的心景,那個人表現冷調。也是他的心景。但是,在畫麵上隻是自然表達自己的意思還不夠。最後這個境界還要提升,提升到一種自己的個別樣式,卻同時又代表“普遍意義”,達到這樣一種層次,才有境界。這個境界在中國能夠反映“道”,宇宙間的普通道理。
大寫意最終要通向“形”、“神”、“道”、“教”、“無”,即由有極的“形”、“神”走向無極的“道”、“教”,並不斷向“無”的不斷超越,形成新的輪回。
中國畫有五種境界:一曰形,二曰神,三曰道。四曰教。五曰無。
一曰形:形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沒有形作為載體,造型藝術一切都無從談起,什麼樣的形即反映什麼樣的意。意、象、觀念、形式、構思、方法、內容、精神、品位、格調等等,無一不是從形開始,靠形體現,依賴於形,所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而形有自然之形,眼中之形,心中之形,畫中之形,畫外之形。畫外之形為之象,象大於形,“大象無形”,大象之形並非無形,而是無常形也。
二曰神:神為形所表現的重要任務之一,所謂形具神生,二百年來以至當下,國人利用西法之透視、解剖、光學、物理手段,以形寫神頗為簡單,具備基本方法在像的範疇內快速練就寫實方法,更有甚者利用照相方法,寫實自然,真正的是“形神兼備”,然而以自然之形的臨摹所體現對象之神為初學者,眼目物理感受而已,以形寫神,中西無異。而以敏感於對象之元神,直追攝魂之神,遺貌取神,得魚忘筌,以神寫形則更高一籌,非一般能及也。但此又僅為我國畫之初步,並無境界可談——形神論者,小兒科也。
三曰道:道為一切事物之本源。國畫之道重在舍其形似,舍其表象,而求其本質求其本源,天地有大道,人生亦有道。繪畫之道有其規律,為之畫道。道是一個範疇,作為名詞可視為本質規律,亦可作為動詞,即在道上,在途中,是途徑,是門徑,所謂眾妙之門。道,玄之又玄,需要我們拋棄表象的形與神。向縱深探索。隻有舍棄表象才有可能進入“眾妙之門”,停留在“形神”的表象描繪是很不夠的,超越“形神論”才有可能進入“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道是中西畫終極目標的初級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