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依托企業文化創新國有企業管理(1 / 1)

依托企業文化創新國有企業管理

專欄

作者:方芳

我國國有企業管理曆來是一大難題,國有企業在管理方麵的薄弱已經成為製約國有企業發展的瓶頸。為實現國有企業的長足發展,多數國有企業管理者積極學習國外企業先進管理經驗,不斷尋找和改善國有企業管理的新方法,企業文化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視。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業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屬於企業的文化,它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製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管理理論的不斷創新,企業管理已經從指令性管理逐漸向人性管理轉變。企業文化由於其顯著的激勵和約束功能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業文化是一種特殊的“黏合劑”

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而樹立形成的,被職工認為有效,並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它更貼近生產經營管理,更容易被職工群眾所認同和接受,是一種特殊的“黏合劑”,能夠與時俱進,不斷修正完善企業理念和價值觀念,用共同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把企業管理與生產經營緊密結合,拓寬管理渠道,彌補過去形式單調的不足,克服與生產經營“兩張皮”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增強企業管理。

自2010年開始,交運集團順應市場號召,開始國有企業改革,一方麵學習國外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另一方麵結合實際不斷創新企業文化。這些改革促使交運集團實現了快速發展,成為國有大型交通產業集團。

作為“老牌”國有企業,交運集團具備深厚的企業管理基礎,同時交運集團也全麵融合“情感”、“溫馨”和“家園”等文化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交運文化。縱觀交運集團的發展,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上的全麵切入在交運集團的發展曆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文化建設的切入點

企業文化包含了企業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內容,可以劃分為“物質文化”、“行為文化”、“製度文化”、“精神文化”四個不同層次。深層的“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精髓,也是變化最小的部分。創新國有企業管理要進入企業文化建設進程中,選擇有效的切入點,才能發揮企業文化的獨特作用。

“物質文化”層麵的切入點是加強企業品牌管理。“物質文化”是企業“管理和服務”的品質表現。交運集團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倡導品牌建設工作,打造以“情滿旅途”和“溫馨巴士”為龍頭的交運“品牌集群”模式,做到了品牌創建與管理服務同步抓。

“行為文化”層麵的切入點是加速職工服務理念的轉化。交運集團的企業文化宣揚務實觀念,要求員工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幹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通過培養員工不講空話,不做表麵文章的行為文化,促進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創新,也促進交運集團係列務實步伐的邁進。例如,攜手國家電網推進新能源領域拓展;投入LNG新能源自卸車,助力市政公用事業服務民生;吸引城鄉公交、校車、出租車、旅遊車、通勤班車等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優勢品牌集聚等。

“製度文化”層麵的切入點是細化、完善製度管理。交運集團不斷完善規範職工代表大會製度、黨群工作考核製度,讓職工有場所、有部門、有時間表達對企業發展的想法和訴求,並把思想政治工作製度化、程序化,使得黨務及群眾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先後榮獲中國品牌500強、交通文化建設示範單位,今年又成為2014全國道路綜合運輸係統唯一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的單位。

“精神文化”層麵的切入點是突出政工工作的重要性。精神文明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凝聚職工人心的一麵旗幟。企業管理要結合企業文化,就要把企業精神文明的塑造作為中心環節,在企業精神文明的提煉、宣傳、教育、輻射、凝聚上下功夫,使企業文化和思想工作共同成為深入人心推動發展的動力。近幾年,交運集團注重企業精神文明的提煉與再創新,打造“交運之情”公益品牌,設立“愛心基金”,資助特殊情況的旅客回家,建立“愛心驛站”,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等暖心服務,在創新中推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

交運集團正是靠著不斷創新企業文化這個優勢,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興旺與發展。通過實踐運作,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基層企業文化建設的配合和結合是創新企業管理上水平、提標準的有力催化劑。企業文化建設,是提升企業管理的動力源泉!

(作者單位係交運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