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突然說:“對了,你不是問我,為何選擇到報社嗎?現在我可以給你透露一點我的想法了。我覺得做一個人,首先要遵守規則,從大的方麵來說,就是要懂得國家和民族大義。你看我媽,就在這方麵栽了人生的跟鬥,我不想重蹈覆轍,所以,我寧願不做外交官,也要懂得各種規則。所以,我選擇了法製報,我可以看到很多的錯誤人生。另外,我選擇報社,是因為它是社會窗口,我可以廣泛接觸更多的社會人群,建立更多的社會關係,為今後鋪平人生道路埋伏筆……”
麵前的雨巷,哪裏還是一個孩子啊?簡直就是半個思想家了。田地若有所思:是不是該改變對雨巷的看法了?
隨後,雨巷又煞有介事地做了訪談,她的風格和套路,和她的老師明白有你多的相同之處,一樣的棱角分明,思想銳利,想法前瞻。原來田地是想滿足滿足雨巷的采訪癮,沒想到就很自然的進入了角色。雨巷引導他從法製的角度觀察都城的建設,從法製的角度提升都城的經濟騰飛的可靠思考。總之,以前自己沒有思考過的法製問題,在雨巷一步一步的逼問之下,形成了基本完整的體係。事後,雨巷還有超乎尋常的總結。
直到這個時候,田地才徹底顛覆了自己對雨巷的看法,也不得不承認她已經是一個報社的記者了,而且還是一個前途無量的記者。
雨巷算是認真的采訪完了田地,突然對他說:“我得趕回省城去,今天我要把這個東西寫出來。”
田地問道:“這麼急幹嘛呢?你明天發稿不一樣的嗎?”
雨巷說:“不,遲一天都不一樣,你們市今天正好開展了法製建設方麵的活動,就要以今天的活動為引子,牽出你的依法治市新思維。”
田地說:“我派人送你吧?”
雨巷說:“算了,我哪有那樣嬌貴啊?你送我到車站,我坐車回去好了。”
次日的省城法製報上,同時刊登了都城的兩篇重頭稿件,一篇是首席記者明白撰寫的關於都城加強公安基層建設和裝備的長篇通訊,另一篇則是實習記者雨巷采寫的都城依法治市市長新思維。
兩篇報道頓時在全省上下引起了轟動,尤其是在司法界引起了轟動。緊接著,國家級的法製類報刊紛至遝來,一篇篇充滿了溢美之辭讚譽都城法製建設的報道出來,都城司法界為鼓舞。肖邦書記讚歎說:“田市長,你還真有辦法,這樣的處置,就已經把過去的負麵影響完全糾正過來了。”
最為高興的,還莫過於劉偉副市長,他主管政法多年,好沒有出過這樣的成果,田地的這些招數,還真的讓他在全省全國的同行麵前揚眉吐氣了一回。
而田地,看著雨巷的文字,第一次有了蕩氣回腸之感。他不由得暗自感歎,雨巷不但文采斐然,邏輯嚴密,思想銳利。更重要的,雨巷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完全改變了,變得和其他成年女人一樣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第一次有了和她通電話的衝動。
田地自己知道,這種衝動,與雨巷的文章有關又無關。他絕不會在和她談文章的事,隻是想問候他一聲,知曉她此刻在忙什麼而已。
雨巷似乎更明白他通電話的含義,隻是和他聊起了生活瑣事,並囑咐他要學會照顧自己。田地心裏暖洋洋的。當然,這是第二天發生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