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招聘工作(2 / 2)

朱棣自從被林芮趕到招待所去住後,一直沒有和林芮聯係,夏陽也閉口不提朱棣,那個晚上,夏陽很晚才回來,可林芮不問,她也不說,其實夏陽把朱棣送進招待所後,朱棣就把夏陽趕了出來,夏陽想留下來照顧朱棣,可朱棣說什麼也不願意要夏陽照顧,夏陽覺得很沒麵子,她不想那麼早回去,她不知道對林芮怎麼說,盡管她已經知道朱棣是為了林芮而辭掉工作來北京的,可她在那麼一瞬間喜歡上了朱棣,這種喜歡往往是不講道理,也沒有道理可講,也說不清楚任何原因和理由的,她隻想照顧朱棣,沒有往更多的地方想,可朱棣偏偏不讓她照顧,她覺得麵子上掛不住,所以也就在街上亂晃,晃到很晚才回去,那個時候林芮也睡覺去了,沒人關心她在想什麼,讓她安靜地睡一覺,這是她要的最佳結局。

可夏陽要的結局讓林芮理解成為,她和朱棣攪到了一起,夏陽越不是提朱棣,林芮越這樣認為,雖然她不在乎朱棣,可朱棣真正和夏陽攪到一起的時候,她還是接受不了,她就拿工作拚命地填充自己,她不去想這些煩人的事情,隻要把北京的市場開發出來,讓公司在北京有獨立的辦公室,林芮就覺得無限欣慰。

林芮像上滿發條的鬧鍾,帶著夏陽和郭俊青滿北京城跑,北京城的商場在短短的時間內,被林芮們跑遍了,而且商場經理都知道北京來了一個林芮,帶著品牌的服裝進軍北京市場了。

經過幾個月的打拚,林芮帶領的團隊終於在北京開僻了屬於品牌的領域,而這幾個月中,朱棣換了好幾家單位,一直找不到在江城都市報的感覺,他在江城都市報是名記,而來北京差點就找不到工作,這個落差讓朱棣在好幾個月內緩不口氣來,這幾個月他拒絕和林芮聯係,而夏陽總會來他租住的地方,幫他洗衣服,陪他度過了最無聊最苦悶的日子。

當公司在北京站穩腳後,林芮約許西西出來坐坐,在北京許西西是她目前唯一可以交流的朋友了,她們還是在俺爹俺娘餐館見麵了,林芮想在北京買車,她在江城的車她想處理掉,目前公司在北京有辦公室,是少不了車子的,許西西建議林芮買她目前開的這個款式的車子,千萬別賣過於女性化的車,沒勁。在談話中,許西西問起了朱棣,林芮也不知道朱棣目前的情況,許西西說他們商場經常打交造的京報需要記者,京報和江城都市報有著相同的經營謀式,很適合朱棣。

林芮談到了朱棣曾經找工作時,以不是北京人而遭受過打擊,京報有這條限製嗎?

許西西笑起來了,她給林芮講了一個故事,她們商場培訓員工的時候有幸請到了一位管理博士,在閑聊時許西西提到了她作為北漂一族的心態,博士很驚訝許西西的這種心態,博士說:“你在北京有很好的工作,還有房子,車子,就是真正的北京人也沒有多少是這樣的吧?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不是北京人呢?如果這樣的都不是北京人?那麼什麼算是北京人,難道就是一張身份證嗎?如果你的智慧連一張身份證都不能超越,如何能做成一番大事業來?”

博士的話改變了許西西,在北京念了四年的大學,包括工作的頭一年,許西西內心裏老是覺得在北京不過是權宜之計,可能北京並不是久留之地,很多時候做事就不是紮根的做法,而是比較短視的隨來隨走的心態。很多該先打基礎,再謀拓展的事業,都有意無意地回避或放棄了。

後來博士給許西西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一張紙條上寫上“我是北京人”,每天3遍,朗讀一個月。那個時候,盡管許西西寫完這張紙條,可許西西覺得有點荒唐,認為太小兒科了,不過還是堅持每天念著好玩式的念,許西西把紙條貼在了化妝的鏡子前,每天化妝的時候,大聲朗讀3遍“我是北京人”,剛開始一邊朗讀,一邊自己會笑出聲來,漸漸地不知改變從哪一天發生,許西西自己完全確認自己就是北京人了。

許西西以前是在東北長大,對別人介紹的時候,總是說:“我是東北人,現在在北京工作。”現在許西西介紹自己的時候說:“我是北京人,在東北長大。”許西西以前自己不敢相信,這麼簡單的類似文字遊戲地改變一種說法,居然真的會逐漸改變一種心態,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是有其巨大力量的。現在許西西的口音聽起來就沒有多少東北尾音,有時候北京口音會自然地冒出來了,這就是入鄉隨俗的影響,需要從最簡單的文字遊戲開始。

林芮被許西西的這個自我經驗感染了,她讓許西西給朱棣打電話,告訴朱棣這個消息,朱棣是一個很要麵子的人,他既然說過不靠女人,就不願意林芮幫他找工作,林芮要許西西別告訴朱棣她知道這件事,等她回公司後,也會在自己的化妝鏡前貼這樣的一張字紙,而且她決定在北京買房子了,她也要做一個真正的北京人。

許西西笑了起來,她伸出手和林芮的手握在了一起,“為我們都是北京人而驕傲!”許西西說。

林芮也接著許西西的話說:“為我們都是北京人而驕傲!”她們彼此看著對方堅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