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對大腦發育有極大的負麵作用,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嚴重的還會造成中度或重度智力低下。治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主要以食療為主,避免食用人奶、動物奶等含有較高苯丙氨酸的食物。喂養時,最好選用特製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和低蛋白食物,這樣能夠維持血清苯丙氨酸濃度在正常水平。
2.貓尿味
高甘氨酸血症是氨基酸代謝障礙疾病,主要是體內缺乏甘氨酸脫羧酶,引起甘氨酸代謝異常,造成血液、腦脊液以及尿液中甘氨酸瀦留,散發出貓尿的氣味。這類患兒表現為智力低下,骨質疏鬆,血液中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易發生感染或出血。
3.爛菜味
高蛋氨酸血症主要是寶寶患有肝病、酪氨酸病、同型胱氨酸尿症等,導致血液中蛋氨酸濃度升高引起的。患病寶寶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蛋氨酸,散發出爛白菜或腐敗黃油的氣味,並伴有頭發變白、智力低下、抽風等症狀。
4.臭魚爛蝦味
三甲胺尿症會散發臭魚爛蝦味。
5.燒焦糖味
楓糖尿症會散發出糖燒焦的氣味。
除以上病症外,還有一些疾病也能讓寶寶身體出現怪味,這些先天性、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直接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你應在平時注意用心、用靈敏的鼻子,多聞聞寶寶身上的氣味,及早發現、弄清異味原因,然後為寶寶進行及時的治療爭取時間。
寶寶發燒怎麼辦?
小寶寶的到來已經讓你忙得不亦樂乎了,一邊要照顧好愛妻,一邊又要護理好嬌兒,要是這時候寶寶再發燒,你不亂了陣腳才怪呢!下麵為你介紹一下寶寶發燒的知識及對策,這樣你就不會手足無措了。
1.寶寶發燒的判斷方法
新生寶寶剛一出生,自己的體溫調節中樞就開始獨立工作了,一方麵遇到寒冷刺激時,皮膚血管收縮,皮膚散熱減少;另一方麵體內的一種特殊的棕色脂肪分解產熱增加。環境炎熱,氣溫增高時,皮膚血管擴張,出汗也會導致散熱增加。小寶寶剛從溫暖的母體出來,其體溫要比一般人,甚至比自己的媽媽略高,為37.5~38℃,但是很快就有一種過程性的體溫下降,達35℃。此後4~8小時又逐步恢複到36℃左右。那麼,怎樣才能知道新生寶寶發燒了呢?
(1)仔細觀察。你如果發現寶寶麵紅、唇幹、出汗、煩躁、哭鬧、呼吸氣粗,吃奶時口鼻出氣熱,用手背去摸頭額、手腳,如感覺發燙,可初步判斷為發熱。
(2)測量體溫。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把體溫表有水銀柱的一端挾在寶寶腋下,3~5分鍾後取出。也可采用肛測,仍然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在體溫表的圓頭端塗一點潤滑劑,再緩緩插入肛門內2厘米左右,3~5分鍾後取出查看。
新生寶寶發燒的標準溫度是:正常寶寶腋下體溫為36~37℃,如超過37.4℃可以認為是發熱。正常寶寶肛測體溫是36.5~37.5℃,如果超過37.8℃時,可認為寶寶發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