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疑難雜症”應對辦法(1)(3 / 3)

不論何種原因,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紅素腦病,通常稱“核黃疸”,造成寶寶神經係統損害,導致寶寶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

認識了新生寶寶的黃疸以後,你就應該留意了,一定不能讓寶寶在黑暗的家中度過新生寶寶時期,隻要不是寒冷的大風天氣,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換氣,讓自然光線照進室內,若氣溫許可,最好給寶寶勤洗澡,這樣不僅便於發現寶寶是否有黃疸,而且也對寶寶大腦發育非常有利。若發現有黃疸,無論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都應谘詢專業醫生,不能等待黃疸自然消退。特別是當孩子出現病理性黃疸時,要高度重視,早發現,早治療,以便取得最好的療效。

2.其他注意事項

寶寶媽媽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寶寶,這次你要格外留意。

寶寶出生後就應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注意保護寶寶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裏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幹淨,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裏,使黃疸增高。

對於那些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B”型血的寶寶,其出生後應仔細觀察並及時做相關檢查,防止“ABO”溶血的發生。

寶寶腹瀉應對辦法

出生才幾天的小寶寶居然腹瀉了,爸爸媽媽又心疼又焦急,兩個人臉對臉地深深自責,一個說“都怪我沒把寶寶照顧好”,一個說“都是我做得不好,我沒用”。其實,小夫妻倆應該把自責放一邊,趕快找找寶寶腹瀉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吧!

其實,腹瀉是寶寶較常見的疾病,主要症狀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中水分增加、含有脂肪球、帶膿血。腹瀉不僅會對寶寶身體造成重大的負麵影響,還會影響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那麼,引起新生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哪些?又如何應對呢?

1.腹瀉原因與應對方法

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生理性腹瀉、細菌和病毒感染、喂養不當、牛奶過敏和感冒引起的腹瀉。

(1)生理性腹瀉。在給寶寶腹瀉下定義以前,首先應辨別寶寶是否真正得了“腹瀉”。由於正常新生寶寶的腸道功能尚未健全,不同喂養方式的寶寶大便性狀也存在明顯區別,因此,當寶寶出現大便次數多及稀便等“腹瀉”表現時,可能還無法斷定寶寶得了“腹瀉”。如母乳喂養的新生寶寶,每天大便可多達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較稀薄,也常被稱作“生理性稀便”,如果寶寶精神好,吃奶好,體重穩定增長,就不必擔心。

症狀:

母乳喂養的新生寶寶,每天大便次數較多,較稀,色黃。寶寶精神好,吃奶正常,體重增長正常。

應對方法:

合理喂養,加強護理,注意寶寶的精神、胃口、體重變化,一般無須處理。若懷疑是真腹瀉,應考慮以下原因,或及時進行專家治療。

(2)細菌或病毒感染。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腹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腸道輪狀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又分為腸道內感染和腸道外感染。腸道內感染主要是細菌、病毒通過口腔進入寶寶體內,由於喂養器具和喂養人員的清潔消毒工作不足,致使細菌通過這些物體傳播給寶寶。腸道外感染是指其他感染並發的胃腸道症狀,雖然有些病原菌素不是主要針對胃腸道,但對腸道的分泌、吸收功能影響較大,同樣也會引起腹瀉。

症狀:

大便呈黃稀水樣或蛋花湯樣,量多,無膿血,應考慮輪狀病毒感染。若大便含黏液膿血,應考慮細菌性腸炎。常伴有嘔吐、發熱。

應對方法:

請你抓緊時間,到醫院找專家為寶寶進行詳細的檢查,然後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藥物治療。

(3)喂養不當。給新生寶寶喂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過早添加米糊等澱粉類食物,都容易導致新生寶寶積食,從而引起寶寶腹瀉。喂養不當主要是針對人工喂養的寶寶,有些新爸爸掌握不好寶寶的食量,不是超量就是不足量,這樣極容易引發過食性腹瀉和過饑性腹瀉。過食性腹瀉主要是單方麵營養素吸收過多,從而加重胃腸負擔,導致食物在消化過程中出現吸收障礙。過饑性腹瀉是由於寶寶長期處於饑餓狀態,促使腸蠕動增快、增強,腸壁上的腺體分泌增多引起的。

症狀:

大便含泡沫,帶有酸味或腐爛味,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嘔吐、哭鬧。

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