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寶寶護理要學習(2)(3 / 3)

護理工作不能盲目進行,你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慧眼,來判斷寶寶的臍部是否處於異常情況。

1.臍帶容易出現的問題

(1)臍部出血。主要是結紮不緊或結紮的絲線太粗引起的,有時臍帶脫落後也會出血,這是臍帶根部細小血管被破壞所致,一般出血量不大。

(2)臍部潮濕。臍帶殘端是壞死的組織,是細菌容易聚集的地方,臍帶脫落前或剛脫落時,臍窩會較潮濕,應保證其充分幹燥。

(3)臍帶粘連。臍窩經常有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容易使臍帶的根部和臍窩發生粘連,有些新爸爸不敢動臍帶根部,隻在周圍擦拭,這樣並不能起到消毒作用。

(4)臍部滲液。臍帶殘端自然脫落後,臍窩會出現少量米湯樣液體滲出,這是由於臍帶脫落麵還未完全被上皮細胞覆蓋,肉芽組織裏的液體滲出所致。

(5)臍疝。有的寶寶臍部比較突出,咳嗽、哭鬧時更加明顯,這就是臍疝,臍疝是寶寶臍部肌肉發育不良所致,腹內壓升高時,腹腔內容物和腹膜一起突到皮下組織。臍疝一般在1歲內能自行痊愈,不需特殊護理。

2.應對措施

根據以上臍帶較易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對症下藥:

寶寶出汗或洗澡後,應用消毒的衛生棉球或紗布吸掉臍部水分,保證其幹燥。

臍帶根部沾水後,需用專用的醫用酒精進行消毒處理。多準備幾個消毒用的棉棒或紗布,用於臍部周圍和臍帶根部的消毒用品要分開,不能混合使用。

不要在臍部塗紫藥水,紫藥水有很強的收斂作用,會使皮膚表麵結痂,痂下容易存水,不易保持臍部幹燥。

尿布不要遮住臍帶,否則容易使臍部周圍形成濕熱環境導致感染,延遲臍帶脫落的時間。

當臍部脫落出現少量滲液時,需用專用的酒精消毒,保持局部清潔,如果脫落後長時間未幹燥,有潮濕、流水或出血、出膿現象,那麼可能是臍部感染了,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醫。

寶寶的囟門告訴你

寶寶生得嬌嬌嫩嫩的,讓人既愛又憐,想抱抱還怕碰到了寶寶的“敏感部位”,比如臍帶、屁股和囟門等部位。單說寶寶的囟門,摸上去軟軟的有脈動感,很多新爸爸不敢用手去觸摸。的確,本來腦組織很軟,特別需要骨性的腦顱保護,但對於新生寶寶來說,囟門就是頭上麵的一個開放空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侵害,所以需要你特別用心的護理。為了使你能更好地護理好寶寶的囟門,我們一起來學學相關知識。

1.囟門

新生寶寶由於顱骨尚未發育完全,頭頂骨與骨之間的銜接處會存在縫隙,也就是所謂的囟門。新生寶寶的囟門是前囟和後囟,它們分別位於頭顱的頂部及枕後部,是新生寶寶腦顱的“窗戶”。新生寶寶囟門的生理構造特征,使得很多新爸爸不敢去碰、不敢為寶寶清洗,以致汙垢堆積,這很容易引起寶寶頭皮感染,繼而病原菌穿透沒有骨結構的囟門而發生腦膜炎、腦炎等嚴重腦部疾病,因此,囟門的日常清潔護理非常重要。

2.囟門日常護理

新生寶寶的頭骨還很柔弱,請不要給寶寶使用材質太硬的枕頭,如綠豆枕、砂枕,否則很容易引起寶寶頭部變形,影響囟門閉合。

要經常為小寶寶翻翻身,改變一下睡覺姿勢。想要寶寶的頭型完美,就不要讓寶寶一直固定一個睡姿。小寶寶容易對光線感興趣,如果他習慣側向某一邊睡,可以在另一側用光吸引他。

可在洗澡時為寶寶清洗囟門,要用專用洗發液而不宜用強堿肥皂,以免刺激頭皮誘發濕疹或加重濕疹。清洗時手指應平置在囟門處輕輕地揉洗,不應強力按壓或強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門處刮劃。如果囟門處有汙垢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製油蒸熟後潤濕浸透2—3小時,待這些汙垢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按照頭發的生長方向擦掉,並在洗淨後撲以痱子粉。

萬一寶寶不慎擦破了頭皮,應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冬天外出要給寶寶戴較厚的帽子,在保護囟門同時又減少了熱量的散失。

因為感覺中新寶寶的囟門很脆弱,致使很多新爸爸視這裏為禁區,不敢觸摸。其實,囟門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和脆弱。囟門是透視寶寶身體健康的重要窗口,能及時反映其身體的異常狀況。因此,在觸摸時你隻要用心細心,就沒有問題,不必過分擔心。相反,應經常觀察寶寶的囟門狀況,隨時掌握寶寶的身體動態,發現異常及時就診,把對寶寶的傷害降到最小。

3.囟門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