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節、婆媳關係(三)(1 / 2)

生活還在繼續。

柳原的項目馬不停蹄,他像個陀螺一樣的轉個不停,應酬,寫報告,考察供應商,看土地,生活忙亂又充實。

劉姝的生活相對要清閑很多,原來的辦公室主任生完孩子以後又回來工作了,現在變成了兩個人做一個人的事情,的確輕鬆了許多,可是競爭卻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在這樣的私營企業裏,老板是絕對不會養閑人的,走一個閑人是遲早的事。劉姝剛剛上崗幾個月,卻又即將遭遇下崗之痛,不覺內心忐忑不安,焦慮異常。而對母親的思念,還有心裏潛藏的對母親的負疚感也會時不時跳出來作祟,她覺得自己陷入了深度的抑鬱。唯有娘家人每日的陪伴,方能稍微緩解。他們抱團取暖,相互照顧。

就這樣,柳原回家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而劉姝的家人則固定地每日到她家裏吃飯。

大家都覺得這樣很好,有兩個人卻不喜歡。

首先一個人就是小波,小波覺得自己被孤立了。

小波是個極度敏感而內向的孩子,他在這個年紀已經懵懂地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別人的家庭是不一樣的,親身母親從五歲起就離他而去,那種無力感和被拋棄感和他的成長如影隨形,而和他相依為命的,是爸爸,爺爺和奶奶。他非常重視和依賴他們的愛,那也是他唯一僅有的愛的源泉,因此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斷然不願意和任何人分享他們的愛,尤其是父愛。

原本他很害怕後媽和妹妹的到來。在童話故事裏,一旦爸爸娶了後媽都會變得很無情,而且後媽一般都很厲害,不是有巫術,就是心腸歹毒。可是爸爸對後媽好像並不是太重視,這一點從他們結婚後爸爸經常在後媽麵前摔東西就看出來了。他也親眼看過幾次爸爸為了自己和後媽吵架,他知道她比不過他,連他的一個玩具都不如,所以他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

可是自從阿姨離家出走過一次以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爸爸開始管教和約束他,要求他按時完成作業,要求他自己一個人獨立睡覺,要求他早睡早起,就連每天的床頭故事也比以前縮短了,一到九點半所有活動就必須結束,任他怎麼痛哭流涕地挽留,甚至在地上打滾也沒有用。他知道,爸爸提早把他哄睡覺,是為了去隔壁陪阿姨。他很不能接受這一點,本來她沒有來的時候,他的爸爸是完全屬於他的,可是現在,生生被她分去了一半,他真的無法忍受,也越來越恨這個阿姨。

於是,他開始不配合爸爸的作息時間,讓他檢查作業他就說作業丟奶奶家了,或者是什麼還沒做好,然後自己一個人把門關起來做作業,其實是在用電腦看動畫片;講故事的時候問好多問題,打各種岔拖延爸爸的時間,每次當他看到時間指到九點半而爸爸還不能離去的時候心裏特別有成就感,他知道自己成功了。想像著阿姨氣急跳腳的樣子,他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這開心是不能和任何人分享的,除了媽媽。

每個周末他都會回到媽媽那裏,把這一個星期發生的所有事情一五一十的講給媽媽聽。比如這個禮拜爸爸什麼時候又和阿姨吵架啦,阿姨什麼時候離家出走啦,等等。媽媽會給予積極的回應,對他晚睡覺這件事她也很支持,她曾經說:“男孩子幹嘛那麼早睡覺啊?十點睡覺也是很正常的。”這句話成為了他的金科玉律。

可是現在,爸爸加班和應酬越來越多,他不要說粘著他睡覺了,就連他的麵都很少能見到。而家裏更是被安琪和她的親戚們占據了,成了“她們家”的大本營。他看著安琪和那些長輩笑笑鬧鬧,親親熱熱的吃飯,雖然他們對他的態度也很和藹熱情,也會夾菜給他,和他說話,可是他清楚的知道,他們是入侵者,不是親人,他和他們什麼血緣關係也沒有,安琪才是他們的孩子,是餐桌上的核心。他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裏很多餘,他不想繼續呆在“那個家裏”,而更願意呆在奶奶家,在那裏他才能享受到足夠的愛和自由。

劉姝敏感地覺察到了小波的情緒變化,五月份他在家裏吃了幾天飯,就不再回家吃了,她也打過電話叫他回家,可是他每次都有種種借口,比如作業還沒做完啦,奶奶家裏有自己喜歡吃的菜啦,自家的菜不合胃口啦,等等。久而久之,劉姝就不再打電話。反正她現在自顧不暇,沒有他在,她反而落得個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