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雖然戀愛、結婚、生孩子給婦女成才造成很大困難,但是處理得好,反而還會變成動力,這裏就有一個毅力的問題。能不能堅持,是成功的關鍵。
社會對女性成才的影響
從社會因素方麵考慮,人們會發現,婦女受到的社會壓力要比男人大得多。尤其是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國,更是如此。建國後,男女受教育的機會雖然均等了,但重男輕女的思想並沒有消失。在家長教師中也依然存在。他們散布的男尊女卑思想,無形中成為女孩甚至成年女子心理壓力的根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女孩不如男孩”的偏見。這些思想使女孩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棄,喪失自尊和自信。而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喪失,就意味著一切的完結,更談不上什麼成才了!
應該使所有婦女認識到,男女生理上的差異主要是表現在體力方麵而不是智力方麵。在重體力勞動、重量級體育競技中,女子無論如何都不如男運動員,這是因為體力不行。但在科學領域、在腦力勞動的各個領域中,男女就沒有這樣的鴻溝。生理學家證明,男女是沒有多大差別的。隻要努力,婦女同樣能在科學和一切腦力勞動中創造出奇跡。
社會的影響和偏見,對女子的成才起了極大的破壞和瓦解作用。有些女孩不敢在學習上和男孩子競爭,主要是一種自卑心理在作怪。還有一些女孩子,甚至是成年女性,把主要精力放在裝飾打扮上,著意美化自己,其實這是一種自卑心理的反映。自己把自己看成社會的裝飾品,這是以男性為中心的舊時代的價值觀念。至今,仍有些女性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她正在走前人的老路,自己作賤自己。
而在事業上有成就的婦女,則具有另外一種價值觀念。她們從不以打扮自己為樂事,而是把全部精力用於選定的科學或生活目標上。居裏夫人在成名之後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讚譽,但她卻始終保持樸素的作風。
隻有克服社會的偏見,衝破習慣的影響,一改幾千年重男輕女的惡習,婦女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成為社會的主人,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智。
克服女性自身的弱點
有人統計過,在整個中國曆史文獻中,有名有姓的女子,不過幾百人;在數百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女性目前也隻有6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數百名院士中,隻有少數幾十位女性。大學生中亦男多於女,而其中的高材生,仍是男性多於女性。可是整個人類中,男女的數量基本相等,那麼為什麼婦女中的人才這樣少呢?
原因是多方麵的。
其中主要原因是女性有許多自身的弱點。比如說意誌薄弱就表現得十分明顯。有些女孩從小就比男孩愛哭,就是到了成年,自製力也很弱,不僅愛哭,遇到巨大困難和挫折時,缺乏頑強和堅持精神。
意誌薄弱對—個人的成才影響極大。科學的桂冠是屬於不怕困難、勇於進取的人的。攀登科學高峰是無比艱辛的勞動,以科學為終身職業的,必須具有堅強的意誌;科學對女性是不會另加照顧的。就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兩次諾貝爾獎金得主居裏夫人來說吧,她的成功是勤奮、努力、意誌的結晶。她生在波蘭,她的祖國是沙皇俄國的附庸國,不要說婦女成才受到限製,就是男人也不容易。但是意誌堅強的居裏夫人硬是靠個人努力考取了巴黎大學,畢業之後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每天手持鐵棍,攪動著鍋內的瀝青,冬天忍受寒冷,夏天冒著酷熱,在她丈夫抱怨生活過於艱苦、準備放棄不幹的時候,她堅強地支持著、拚搏著,終於發現一種隱秘的物質——鐳,她因此獲諾貝爾獎金。後來,她丈夫不幸逝世,她很快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重新投入放射性元素學的研究工作中。五年之後,她又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金。
這說明,隻要有毅力,一往直前,就一定能成功。
還有一個影響女子成才的因素,就是女子創造性思維較差。這一點在小女孩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比如女孩比男孩聽話,易按別人暗示和指示辦事。成年女性中多數人也往往缺乏主見和判斷力,而在成才的女性身上,上麵這兩個弱點卻不存在。她們有自己卓越的判斷力,思想活躍,勇於創新,有自己的主見,甚至還有比一般男人更堅毅的個性。
科學活動是創造性勞動,缺乏創造頭腦的人,是難以邁進科學聖殿的。
怎樣求職
求職,是下崗女士最急切要解決的大事,也是她們苦思苦想的事。
求職,是上崗的第一步,隻有跨出這步,才能再就業。怎樣求職,下崗女士沒有經驗,她們大都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次”。沒有經驗也得去求職,經驗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要有一顆誠心。對於下崗女士來講,進行求職前還是應該知道一些求職方法、途徑,使自己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