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衛生與保健(6)(2 / 3)

減少和消滅職業病的根本措施在於預防。應從以下三個方麵著手: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職業病的防治機構,並且配備專職醫務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令、法規,如《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職業中毒及職業病報告試行辦法》等,合理調配,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2)落實衛生技術措施。改革工藝流程,用低毒、無毒物質代替有毒原材料;新建、改建、擴建企業時必須達到設計衛生標準;有關車間班組要采取通風排毒措施,消除環境汙染。

(3)做好個人衛生保健。嚴格控製車間和生產環境的空氣,毒物濃度不得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經常或定期測定工人體內和排出物中毒物的含量;工人在工作時,一定要根據工種特點,穿好防塵服、防毒服、防光輻射服或防侵蝕服等,戴好防護口罩及麵具,發給保健費及保健食品,提高身體抵抗力,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經常更衣、洗澡,不在工作崗位上吸煙,吃食品,班前不要飲酒,因為飲酒對某些有毒作業工人十分有害,酒能增加人體對毒物的吸收;工人要定期進行體檢,以便早期發現病情,及時治療。

小心苯中毒

苯是重要化工原料之一,是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有機溶劑、稀釋劑和清洗劑。苯和化工原料合成,可以生產酚、硝基苯、氨基苯、香料、藥物、農藥、聚苯乙烯塑料、丁苯橡膠、合成纖維及合成洗滌劑等。生產過程中,如果防護設備不好,造成作業環境空氣中苯蒸氣濃度的增高,可引起急、慢性苯中毒的危害。

輕度中毒:表現為乏力、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咽幹、咳嗽、惡心、嘔吐、視力模糊、步態不穩、麵色蒼白、月經紊亂或血量增多等。

中度中毒:表現為眩暈、酒醉狀態、反應遲鈍、嗜睡,甚至昏倒。

重度中毒:表現為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瞳孔散大、全身肌肉震顫及陣發性強直性抽搐,甚至呼吸衰竭。

發生急性苯中毒時,應迅速脫離中毒現場,呼吸流動的新鮮空氣,促進苯從呼吸道排出,同時換去汙染的衣服,清洗汙染的皮膚。嚴重中毒或呼吸抑製時,給予吸氧,並肌內注射呼吸興奮劑;呼吸停止時,即行人工呼吸,立即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

預防措施:

(1)在生產中用無毒或低毒物質代替苯。

(2)改革工藝,改手工操作為機械操作。

(3)防止跑、冒、滴、漏,清除環境汙染。

(4)做好個人防護工作,穿工作服,戴防毒麵具等。

(5)定期檢查身體。孕婦要調離此崗位。

預防汞中毒

汞,即水銀,毒性很大。它是現代工業、國防及科學技術上應用較廣的原料。金屬汞在17℃左右就可以蒸發,溫度越高蒸發得越快。汞蒸氣的相對密度比空氣大6倍,常吸附在不光滑的牆壁、地板、天花板、桌椅、工具或衣服上。

空氣中的汞蒸氣可經呼吸道侵入人體,水中的有機汞可因吃水產品進入人體。然後汞隨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組織,特別是肝、腎、腦、頭發等處。一般通過尿、糞便、唾液和乳汁分泌逐漸排出體外。女工經常接觸汞,不僅影響自身健康,而且直接危害胎兒和嬰兒的成長發育。

中毒症狀:齒齦紅腫、有壓痛、易出血、流涎、口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尿、尿閉、呼吸困難、尿蛋白,嚴重時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急救措施:由吸入而中毒者,應迅速離開現場,然後去醫院用透析法進行搶救。經消化道中毒者,應立即用溫水洗胃(禁用鹽水)。如洗胃過晚,須注意可能引起胃穿孔。急性中毒者,應肌內注射二巰基丙磺酸鈉或二巰基丁二酸鈉。同時,要增加營養和適當休息。

預防辦法:改善工作環境,降低汞蒸氣的濃度;改革工藝,用無毒或少毒的原料代替汞;加強生產管理,采取密閉、隔離或機械化操作,盡量保持工作場所低溫,以減少汞的蒸發;安裝合理的通風設施;注意個人衛生,工作服要常洗,下班後要用高錳酸鉀水漱口、洗手、洗臉,認真做好防護工作。女工與鉛

鉛係工業上廣泛使用的一種有毒金屬。用於冶金、印刷、蓄電池、陶瓷、油漆、塑料、玻璃、製藥等行業,女工接觸鉛的機會比較多。隨著科學的發展,生產環境的改善,急性鉛中毒已屬少見,但慢性鉛中毒仍是常見職業病之一。

一般來說,職業性鉛接觸,主要以蒸氣、粉塵和煙霧的形式,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生活性鉛接觸,主要經口攝入或皮膚吸收。鉛是一種原漿毒,一般口服鉛化合物2~3克即可中毒,致死量為5 0克,口服鉻酸鉛1克即可致命。鉛及其化合物主要損害神經係統、造血係統、血管及泌尿係統。早期症狀表現:厭食、惡心、嘔吐、黑便、腹痛、腹瀉或便秘、口臭、流涎、驚厥、昏迷、氣急、心悸等,嚴重者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腰痛、水腫,甚至閉尿、尿毒症、高鉀血症等。

鉛對女工健康的影響包括自身和子女兩個方麵,母體的鉛可通過胎盤和乳汁向胎兒和嬰兒傳遞。另外,青年女工體內的鉛會長期存在,懷孕時遊離出來,通過胎盤對胎兒發揮毒性作用,對後代有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