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衛生與保健(4)(3 / 3)

巨細胞病毒感染症,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感染兩種。

先天性感染是由胎兒在母體內經胎盤或分娩時經產道所感染,是新生兒感染率較高的疾患。感染後絕大多數人無明顯症狀,但一旦發病則很嚴重,往往出現明顯的中樞神經係統、肺、肝等損害現象,即會發生嗜睡、抽搐、氣促、發紺、黃疸等。檢查發現患有小頭畸形、脈絡視網膜炎及肺炎等,預後不良。

後天感染有以下三種情況:

(1)巨細胞病毒單核細胞增多症。多見於成人,但兒童也有發生。主要表現為發燒、疲乏。還會發生一些其他嚴重的症狀。

(2)免疫缺陷患者的巨細胞病病毒。腎移植患者在2個月後,幾乎都會發生這種感染,50~60%為無症狀性感染;40~50%為自限性非特異性的綜合症,隻有2~3%病人可發展為全身彌漫性病變而致死亡。至於骨髓移植、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兒童,其發病率也很高,症狀為發燒、肺炎、胃腸障礙等。

(3)艾滋病患者的巨細胞病病毒。幾乎所有艾滋病患者都有這種感染,甚至傳染到全身器官,嚴重時可造成死亡。

治療辦法:目前還沒有一種特效療法。隻能用各種抗病毒製劑、抗巨細胞的免疫球蛋白製劑、幹擾素及轉移因子等,但無法治愈,停藥後還會複發。

阿米巴病

阿米巴病本不屬於性病,但近年來由於性觀念和性交方式的改變,在同性戀或異性戀中采用口交行為,使阿米巴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多,便作為性傳播疾病而列入其中。

全世界大約有10%的人口感染阿米巴病,男多於女,青年人多於中老年人,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

阿米巴病的潛伏期為2周左右,但有的很長。發病時很急,在患此病的同性戀中,發病過程比較緩慢,約有半數以上沒有症狀。

(1)阿米巴痢疾:主要症狀為腹瀉,大便帶血,較重者可見血便,每日可達十幾次,伴有腹痛、不適、裏急後重、惡心嘔吐等。

(2)阿米巴性大腸炎:慢性遷延型阿米巴腸病表現為病程長、反複發作,大便呈黃糊狀、腐臭,帶少量黏液,伴有臍周圍鈍痛。

(3)腸外阿米巴病:主要由肝膿腫或經由靜脈轉移至肺而引起的肺膿腫等。但肝髒也會同時受害,其他還有泌尿係統、生殖器、脾、食管、咽、胃、鼻等。阿米巴肝膿腫多發於男性青年,開始病情輕微,進一步惡化後可侵犯鄰近器官而形成膿腔、化膿性心包炎、腸道出血和腹膜炎等。10%肝阿米巴病患者同時患有肺阿米巴病,主要表現為發燒、咳嗽、胸痛等。阿米巴腦膿腫一般位於大腦皮質的單獨損害,臨床症狀有發燒、頭痛、昏迷、半身不遂等表現,死亡率極高。皮膚阿米巴病通常是由於直腸損害又擴展到會陰的結果。會陰損害可染至陰蒂、陰道、陰莖等。

治療辦法:患者應予隔離,以免傳染別人。急性患者應住院治療,主要藥物有羥基喹啉類、有機胂衍生物、碘化鉍吐根堿、安痢平、中藥等。對所有部位和各種形態的阿米巴病均有效的藥物為滅滴靈和雙碘喹啉聯合應用。

艾滋病

艾滋病一詞來源於英文AIDS,中文譯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

自1981年1月全美疾病控製中心為第一例同性戀患者診斷為艾滋病後,相繼出現了類似的病例。目前病人日益增多,又無特效治療,但醫藥費用相當龐大,美國第一批1萬名艾滋病人支出的醫療費用高達1 5億美元,即人均1 5萬美元。我國專家估計,一個艾滋病人的醫療費用和間接損失為6.4~8.6萬元,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2.9~3.9倍。因此,有些國家的總統遺憾地表示:治不起。

1995年12月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共享權利,同擔責任”的主題下,全世界將開展一場廣泛、深入的宣傳、防控艾滋病活動。

那麼,艾滋病在我國流行情況如何呢?

我國自1985年6月發現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來,國家艾滋病防治中心跟蹤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大幅度上升,蔓延形勢十分嚴峻,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已沒有一塊淨土。艾滋病已對我國人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在雲南為最多,其流行特點是:

(1)以沿邊、沿海和大城市為主。在大城市,主要集中於性亂者中;在沿海地區,主要是出國探親人員;在內陸省份,主要是出國勞務人員;在西南邊境地區,主要是靜脈吸毒者。

(2)感染者以青壯年為多。80%以上是20—49歲的人生最佳年齡。

(3)感染人群涉及麵廣。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尤其是一些大款、經理、推銷員、服務小姐等。

(4)性亂是主要傳播途徑。專家估計,由於我國僅對300萬重點人群進行血清學檢查,就發現1000多例感染者和病人,其實際感染數為5000~10000例,目前正在迅猛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