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李儒設計攻長安,王允上書討餘孽(2 / 2)

李傕佩服李儒的先知卓見,更堅定了攻打長安的主意,於是說道:“我們都是董卓的嫡係,走到這一步更不能心存僥幸。董卓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現在恐怕都要加在我們頭上,即使我們現在引兵退走,陛下也不會放過我們!”

李傕說的很對,王允有了兵力支持,又有呂布這等猛將在側,信心十足的上書獻帝,討伐董卓餘孽。伏完勸道:“現在我們雖然掌控了長安,但是董卓餘孽仍有逾十萬之眾,且兵強馬壯,我們這些兵力守衛長安尚且不足,如何征討?”

王允堅持道:“長安雖然兵力薄弱,但地方長官卻多忠義之士,譬如張飛、曹操等人,他們兵力強盛,對陛下也是一片忠心,我們可以下詔邀請他們率軍前來長安繳殺西涼餘孽。”

獻帝聽到王允又要引外臣進京,驚嚇不已。其他朝中大臣也心有餘悸。楊彪說道:“縱然現在他們是忠於陛下,但率軍來長安以後如何尚未可知。當初大將軍不是也認為董卓忠於陛下才下詔邀他率軍進京的嗎?”楊彪提到了董卓,猶如揭開了大臣們心中的傷疤,大臣們紛紛出言反對,獻帝也是聞言色變,不停的搖頭。王允見大家反對隻好作罷,但是王允堅持要求決不能赦免董卓的餘孽。

王允放聲痛哭道:“陛下,董卓餘孽與董卓一起,侮辱漢室尊嚴,破壞朝綱,欺壓百姓,若是赦免的他們,隻怕百姓心中不服。在外的諸侯也會以為造反之後,還能得到赦免,紛紛效仿!”獻帝見王允所說有理,而且全是拜托王允,自己才能收獲自由,於是便答應了王允的請求,拜王允暫領大將軍一職,統領長安兵馬,防止西涼兵作亂。王允上書請出皇甫嵩、朱儁兩位老將軍前往弘農招募軍隊,日夜訓練。獻帝也批準了。

王允又請命將李傕等人定為反賊,號召天下諸侯討伐之!獻帝也答應了王允的要求。

李傕等人正準備進攻長安,就聽到城內傳來消息說,自己等人已經被定為發賊,獻帝已經下令討伐。四人大怒,覺得為今之計隻有攻打長安一條出路。於是四人分守四麵城牆,將長安團團圍住,宣稱陛下被王允等逆賊劫持,自己等人要攻打長安,解救陛下!

朝中大臣們見李傕等人不說逃回西涼,反而聯合起來進攻長安,紛紛指責王允對他們逼迫太甚,以至於他們走投無路,隻能攻打長安。如今長安已經被十餘萬軍隊包圍,隻靠城內的兩萬士卒,如何防守?

王允卻有不同的見解,認為他們本就是想攻打長安,自己將大門定為反賊正是理所當然,又向陛下保證,絕對會守住長安。事到如今,獻帝也不可能臨時改變聖旨,隻好拜托王允,堅守長安!

王允請呂布、李肅、徐榮、楊奉各率本部堅守城牆,又命士卒向城外叛軍喊話,詐稱已經邀請了張飛、曹操、馬騰等人率軍來援,讓他們速速退去。

李傕聽到有別的兵馬前來,心中焦急不已,連忙去找李儒。李儒聽完之後,淡淡的說道:“我料定這其中定然有詐!經過董卓一事,這些朝中大臣必然對在外的諸侯心有芥蒂,必然不會再次邀請外臣進京。不過你可以將此事告知郭汜等三人,好讓他們全力攻城,也能減少我軍的損失!”

李傕聽到後喜出望外,於是就將王允邀請外臣率軍的消息告訴他們,並說明隻有盡快拿下長安城,才能有活路,又率先擺出一副拚命攻城的架勢。郭汜等人見狀也無可奈何,隻好下令全力攻城。

城外進攻的鼓聲震天響起,長安居民再次陷入恐慌之中,王允忙著巡視四周城牆,唯恐那裏出現差錯,連早朝都顧不上參加。朝中有些大臣卻趁王允不在,向獻帝諫言道:“陛下,城外叛軍皆因為王子師不肯赦免他們而起,請陛下治王允的罪,然後將王允交給城外的西涼軍處置,想必定能讓他們退去。”獻帝感念王允的功勞,沒有同意。

王允得知消息後,氣的火冒三丈,心想等打退這些叛軍之後,定要將這麼進讒言的人打入大牢。

四麵攻城的聲勢浩大,呂布穩穩的守住張濟的攻擊;徐榮出色的指揮也多次打退郭汜的進攻;楊奉手下雖然不算精銳,但靠著人多勢眾,對付樊稠也是遊刃有餘;李肅剛開始的時候手忙腳亂,但很快就‘穩住’了陣腳,‘打退’了李傕一次次的進攻。王允覺得依靠城牆,守住長安不是問題,就率領一些士卒,向欲將自己治罪的大臣發難,以城外叛軍同謀的罪名,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