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聞變故,狂奔回京(2 / 2)

張飛趁機提出了尖底船的概念,船匠們半信半疑之下,張飛建議他們設計個模型出來,放在人為製造的小型‘大海’之上測試,船匠們測試之後,看到測試結果紛紛稱奇,大呼從沒想到會是這麼一個結果。張飛才適時向他們講解平底船和尖底船之間的利弊,和各自的優勢。船匠們見張飛貴為太守,卻對造船有如此深刻的理解,都對張飛佩服不已。張飛見船匠們接受他的理念,這才長出了一口氣,畢竟自己隻是知道一些理論,萬萬設計不了船的,說白了就是隻會打嘴炮,實際什麼都不懂。

這天張飛正和典韋切磋,突然得到手下彙報,留在京城的一位親衛有要是彙報,張飛記得留下的護衛是保衛蔡邕府上的安全,頓時心中一驚,武器都來不及放下,匆忙跑了出去。親衛見張飛出來相見,急忙將京中的變故告訴張飛:原來蔡邕老爺子太過剛毅,堅持向陛下彈劾外戚和宦官們的違法行為,結果遭到兩方勢力的聯合誣陷,靈帝聽信外戚的讒言,下令將蔡邕免去職位,流放出京。本來是決定流放到並州,盧植等人為了自己的老友不至於太受委屈,向靈帝力爭之下,靈帝才同意將蔡邕流放到遼東,立刻出發。

胡三擔心外戚和宦官在半路下黑手,再加上現在已經是寒冬,不便出行,於是派人先一步通知張飛,詢問張飛的打算。張飛聽到外戚和宦官誣陷自己的準老丈人,頓時火冒三丈,恨不得趕到京城將這些貪官汙吏屠殺幹淨。更何況,張飛知道現在是黃巾軍開始活躍的時候,路上怕是極不太平,眼看就要過年,靈帝竟然下令讓蔡邕即可出發,真是太不近人情了。張飛憤憤不已,但是沒辦法改變。

於是張飛召集了戲忠、陳群、典韋、甘寧等人,交待一下遼東的政務,軍事由戲忠做主,民政由陳群做主,張飛則帶著親衛和典韋,一同奔赴京城,為蔡邕保駕護航。陳群等人見張飛已經下定決心,於是不再相勸,紛紛領命。

張飛交待了遼東的政務,片刻也不停留,直接帶足了幹糧和金銀細軟,領著親衛隊和典韋一人雙騎的呼嘯而去。

此時蔡邕蔡剛剛離開京城,蔡邕望著這座宏偉巨大的城市,忍不住歎了一口氣。自己兢兢業業為大漢、為皇帝盡忠諫言,沒想到居然落得如此下場。蔡邕強忍歡笑告辭了前來送別的老友,坐到馬車裏的一刹那,眼淚還是止不住的流了出來。蔡邕不恨皇帝,隻恨外戚和宦官蒙蔽了靈帝的雙眼,致使靈帝竟不知皇宮以外的情況。而自己的女兒又要跟著自己顛簸流離,好在盧植等人為自己爭取流放到遼東,不至於讓女兒受什麼委屈。但如今大漢的環境讓蔡邕傷透了心,自己在朝中為官之時和張飛定下了約定,此時自己已是戴罪之身,張飛是否仍然願意接受自己,蔡邕心中也是坎坷不安。畢竟在蔡邕看來,張飛愛慕的隻是自己的女兒,如果蔡邕知道張飛將他和蔡琰看的一樣重要就不會如此糾結了。

蔡邕為官清廉,此行雖然有四輛馬車,但也是蔡邕、蔡琰兩人一人一輛代步,其餘兩輛馬車隻有一些替換的衣服,剩下的全是蔡邕這些年收集的各種書籍。金銀細軟隻有自己隨身攜帶的一些之外,再無他物。隨行的仆人也隻有小翠一人,蔡琰本想還小翠自由,但小翠不願,堅持要跟隨蔡琰,蔡琰隻好讓她跟自己一起前往遼東。

蔡琰坐在馬車裏,不顧寒冬的冷風,挑起了馬車上的棉簾,望著車外呼嘯而過的北風和保護自己的張飛的親衛,心裏既難過又有一絲期待。難過的是自己的父親被罷了官,逐出了京城,還好盧伯父等人向皇帝力爭,將父親流放到遼東,不然自己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與張飛哥哥相見,聽說張飛哥哥在遼東管理的相當順利,民眾都讚不絕耳,此次到達遼東,不久就要和張飛哥哥完婚了吧,想到這裏蔡琰忍不住羞紅了臉,急忙放下棉簾,唯恐被別人看到。一轉眼卻看到小翠笑嘻嘻的望著自己,蔡琰唯恐小翠發現自己心中的秘密,忙和小翠打鬧起來,卻不知小翠早已經看清她的心思,隻是擔心小姐臉皮薄,沒有說出來。

胡三見隊伍終於開始啟程,但此時已經是寒冬,若是在下上一場雪,真不知要猴年馬月才能到達遼東,一路上若是安全出了問題,自己真是擔當不起,其實打馬向前,請示蔡邕道:“大人,此行路途遙遠,我們是否要加快行程,以免夜長夢多?”蔡邕平複了自己的心情,待自己的聲音恢複正常之後,緩緩地說道:“一切由胡隊率做主即可,老夫聽從胡隊率的安排。”胡三也不客氣,向蔡邕告罪,大喝道:“加快行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