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殺妻”男人17載蒙冤歸來:跪謝那歲月深處(1 / 3)

“殺妻”男人17載蒙冤歸來:跪謝那歲月深處

沙冰

[新聞回放] 17年前,安徽蚌埠原東市區(現龍子湖區)區長助理於英生因“殺妻”,被蚌埠市中級法院判處無期徒刑。但於家開始漫漫申訴。直到2013年8月13日,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作出宣判:於英生故意殺害其妻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宣告無罪釋放。三個月後,殺害妻子的真凶武欽元才被捉拿歸案。

於英生身陷囹圄的17年,當年年僅8歲的兒子於甸失去父母的庇佑,爺爺和外公外婆反目,年幼的他如何長大?如今真凶被抓,於英生蒙冤歸來,已26歲的於甸又何去何從?

日前本刊特約記者親赴安徽蚌埠市等地進行四天四夜實地采訪,幾經周折對於英生及其律師,還有真凶舊友等多名當事人進行了麵對麵訪談,更深入了解到冤案背後,竟折射出一抹感人至深的親情底色--

童年的血色記憶,

趟過外婆橋懵懂長大

2013年9月10日下午3點,安徽蚌淮高速公路蚌埠出口,遠遠的,於英生看到出口處站著不少人,他拉了拉身邊哥哥於寧生的手,說:“於甸來了嗎?他肯定來的吧?”於寧生說:“肯定來的,你放心!”“這是真的嗎,哥?”於英生不放心,他要哥哥掐一下自己的右腿。真的!車剛停下,於英生走下車,立馬在人群裏尋找兒子於甸。顯然,他已經認不出兒子來了。“爸--爸爸--”當這一聲呼喚17年後再度響起時,於英生撲了上去,緊緊抱住了一米八、長得魁梧的兒子!父子倆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在此之前,於英生是2013年8月13日在安徽省高院被宣判無罪的,但他沒有馬上回蚌埠,而是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在合肥科學島專家療養院養傷和治病,還做了一個小手術,28天後才由哥哥接回蚌埠。隨後,於英生接著在人群裏尋找另一個熟悉的身影。於甸說:“爸,外婆她沒來,她不會來的。”於英生通過這些年頻繁為他申訴的父母和哥哥得知,嶽父嶽母一直以來,想不通女婿為何要殺他們的女兒。雖然於英生無罪釋放,可真凶沒抓住,她無法釋懷。

無奈,於英生隻好先來到父親的舊居--中榮街139號的一個院落。父親於欣道早在2009年6月22日去世,為了他的事,父親跑了整整13年,但父親至死都沒有看到他回來的那一天。房間裏還有母親去世前的照片,母親是在他被抓入獄的那年2月因病去世的,生前是蚌埠市一政府單位的負責人。當時,他清楚記得,住進醫院的一天,母親拉著他們兄妹的手說:“記住媽的話,不管什麼時候,家裏平平安安比什麼都好。”但母親在天之靈怎麼也不會想到,就在她老人家離世10個月後,她的兒子竟因涉嫌殺人被抓。

其實,17年前於英生一家讓人羨慕。時年34歲的他已經從一名市委科級幹部升任處級幹部,並被市委定向指定5名跨世紀重點幹部,任命為當時的東市區區長助理。妻子韓露年僅33歲,在蚌埠化工輕工總公司任綜合科長,年輕漂亮,還是獨生女。韓露的父親韓玉書是工程師,母親馬向蘇對這個寶貝女兒愛臻致極。於英生的家境同樣不錯,父親是來自山東威海文登的老革命,轉戰南北,最終落腳蚌埠,三個孩子都很有出息。於英生和韓露是經人介紹結婚的,1988年11月兒子於甸出生,兩家老人更是把於甸當作寶。可這一切,在1996年年末竟從天上掉到了地上……

這年於甸8歲。他永遠記得--1996年12月2日的中午,外公韓玉書接他回家,還沒進樓內,鄰居就有人上來說:“你家韓露,好像煤氣沒關好,這樓道裏全是煤氣味。”韓玉書讓於甸在門口等著,自己迎著刺鼻的煤氣味去敲門,怎麼敲都沒反應,隨即他拿出備用鑰匙開了門,推開房門,一股血腥味撲鼻而來。媽媽韓露躺在床上,床上滿是鮮血,沒了呼吸,外公失控地叫出聲,於甸嚇得大哭。鄰居幫著驚魂未定的祖孫倆報了警,韓玉書顫抖著手給女婿於英生打電話。

於英生趕回家時,蚌埠市公安局中區分局刑警已到現場。於英生作為妻子死前僅有的幾個接觸人被警方傳喚,他雖傷心欲絕,但積極配合……哪知12月12日,中區分局民警突然以涉嫌故意殺妻逮捕於英生。在接下來的審查中,於英生遭遇多人持續7天7夜疲勞審訊,最終招認“犯罪事實”。12月19日下午,警方對外宣布,殺人凶手正是與死者同床共枕的丈夫於英生。一時間,於英生殺妻全城轟動,大家紛紛議論。

而此,倍受打擊的人是於甸,8歲的他得知爸爸殺了媽媽,他不相信,他問外公和外婆,這是真的嗎?外公外婆流淚說不知道。但2000年10月25日,安徽蚌埠中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於英生無期徒刑。於甸小小年紀並不懂得法律上的一些程序和理由,但幾次庭審中,他作為重要證人,一直認為爸爸與媽媽的關係很好,出事當天早上是爸爸親自送他到學校的。但法官並沒有采納一個8歲孩子的證言。

到2002年,由安徽省高院二審對此案作出維持原判終審裁定後,於英生被押解到阜陽監獄服刑。此後,於家一直上訴,卻沒能翻案。這期間,韓玉書和馬向蘇也為女兒討公道,他們作為原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代表,向於英生提出民事賠償。可於英生夫婦除了位於南山路的那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外,沒有任何積蓄。最終,法院將這套房子判給了兩位老人。

關於於甸的監護問題,當時馬向蘇說:“甸甸,你爸爸做的事,由你爸爸承擔,你不要為這樣的爸爸難過,他罪有應得!你以後就跟外婆外公生活吧。”小小年紀的於甸被外婆接回了家,於家人沒有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