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原花青素:葡萄籽占整粒葡萄的4%左右,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為0.5%左右。所以,用5噸葡萄隻能生產出1公斤原花青素。
四、多組分、多靶點、多途徑,整體綜合調節
由於生理性衰老、病理性衰老及中老年疾病具有多因性、關聯性和複雜性,絕非單一的原料、單一的組分和單一的途徑所能解決的。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提出的“多組分、多靶點、多途徑,整體綜合調節”觀點對解決這方麵問題具有劃時代的指導意義。
第五節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老年人是人生曆程的最後階段,對於科學養生所選擇的途徑有較大的複雜性,人與人所處的區域、地位、環境,甚至年齡、性別、體質、愛好有很大差異,因此,每個人在養生之道上應該因人而異。但人生曆程中的三大原則是統一的。
一、科學養生四大障礙
(一)“煩惱”因素。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工作到了家庭,與子女共居的,考慮如何適應家庭工作,比如買菜、煮飯、送孫上學等,久而久之,家庭、上下輩之間,未免有些“摩擦”,產生了一種轉換“崗位”的“煩惱”。
(二)“失落”因素。特別是當過單位領導的老人,過去“有權不使”,如今“過期作廢”,“下崗”後有一種失落感。加之對自己尊稱改變:過去任長官,受人“尊敬”,今天,見麵避開,人走茶涼。感到“世態炎涼”。
(三)“拚搏”因素。與“失落”相反,這些老人認為過去“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可以“大顯身手”了。少數人說自己過去隻有“奉獻”,沒有“索取”,趁退休做“自由人”的機會,千方百計想彌補。個別人,一反常誌,買彩票、炒股,往往造成精疲力竭,“血本無歸”。
(四)“厭世”因素。有些老人無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覺得日子很難過,吃完三餐,不知到哪裏消磨時光。個別老人,一邁進60花甲之年,自稱為“等死隊員”,認為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著一種醉生夢死的思想,於是喜、怒、哀、樂無常。
二、科學養生三大原則
(一)自主性養生原則。俗話說:生命有限,養生奧秘無窮。人能否健康長壽,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注定,而是靠自己主觀努力創造條件獲得的。廣西有個長壽縣——巴馬,80歲以上壽星有幾萬人,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積極勞動,注重身心鍛煉,從而形成少病、長壽的老年群體。
(二)平衡性養生原則。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康壽在於平衡。”大多數老年人注意到體育鍛煉,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有些老人鍛煉積極、運動量大、休息不好、營養不足、失去動靜平衡,陰陽失措,結果反而搞垮了身體。一些老人爭強好鬥、怒氣橫衝,導致疾病叢生。這些現象說明:追求健康長壽的老人,如不按科學養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壞,好事則變成壞事。
(三)特殊性養生原則。世間事物有兩性,普遍性中有特殊。在科學養生過程中,應強調個人內在因素,一切從個人實際出發,製訂和實施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則,事與願違。
三、科學養生四大基本經驗
(一)思想要樂觀,心態要平衡。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八九,天下無十全十美之事,知足不辱,病從憂生……”說明遇事要樂觀,要求心態平衡。否則效果不堪設想。中國最早一部醫書《黃帝內經》指出:“心是五髒腑之主”,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曰:“百病皆生於氣。”道出了科學養生心態平衡的重要性。所以,老人不要急於求成,不能斤斤計較,要注意保持心態平衡,做到“四個一點”。順境時要謹慎一點;逆境時要振作一點;得意時要謙虛一點;煩惱時要“糊塗”一點。不因地位低微而氣餒;不因薪資偏薄而苦悶;不因權力喪失而哀歎。要善於控製情緒,切勿庸人自擾,惹事生非,避免過喜過怒,造成過於興奮,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驟升,血糖改變,引發腦充血或心髒病。待人接物,要講究文明禮貌,以誠待人,以禮敬人、平易近人,適力助人。
(二)忍氣不爭吵,處事和為貴:
中國有句名言:“小不忍則亂大謀”。《苟子?儒篇》:“老忌私,然後能公,和忍性,然後能修。”即是說,能強其私,心和性情,而不使其放縱,放縱就是為所欲為。不然大則以殺身,小則以傷氣。
(三)節食加節欲,生活有規律。
中國古代至聖先師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焉。”稽康的《養生論》說:“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此語意思是飲食、色欲兩事應有節製。使之適度,以求長生。《增補遵生八箋》上曰:“……六日飲食,七日黃室……歸心靜然,可以永生。”也說明了節欲、節食之重要。所謂節食,就是說,餐吃八成飽,暴食傷胃也傷腸。節食,對於老人來說,還包括選食。做到不偏食,有什麼吃什麼,一日三餐,再好的飯菜也不飽食,更拒絕花天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