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想對付我?(2 / 2)

司馬健站在何進一旁,裝模作樣的掃過眾人,沉聲道:“有兩件事,第一,屬下向陛下反複爭取,西園新軍非但享受大漢南北二軍同等待遇,且由各校尉親屬為天子親軍!”

此言一出,一眾軍官不禁喜出望外。大漢朝的軍隊大體可分為南北兩軍,南軍是保鏢軍,負責宮內省外的禁衛工作。光碌勳偏於內,衛尉偏於外。光祿勳下有五官、左、右、虎賁、羽林等中郎將,衛尉掌管禁衛,下屬有衛尉丞、宮門司馬、掖門司馬等,在宮衛事務中的地位相當重要。

北軍就屬於野戰部隊,下轄五個兵種的部,番號分別為屯騎(騎兵)、越騎(特種兵)、步兵、長水(水軍)、射聲(弓箭)。長官為校尉,副職司馬,全軍總數約五萬人不到。北軍平十卒駐屯在京城,沒有戰事時便掌管君主宿衛、助理首都治安,發生戰事就成為組建出征步槍隊的核心。

但不管南軍還是北軍,都是需要良家子弟才能充任的,享受國家的津貼和糧票兒。如今這些掙紮在死亡線上的壯丁,一下翻身成了國家正式軍人……當然,這些不是什麼重點,對於這些士家子來說,重點是他們擁有了名正言順的私家力量。

他們原本以為,這種臨時征募不在編的預備兵,估計隻是陛下一時心血來潮的玩物。可這等詔令一下,他們就是板上釘釘的國家暴力機器,自然驚喜莫名——這可是讓他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甚至,隱隱之間,他們已然覺察預謀著什麼。

但司馬健可不想管這些人,是想著借用部曲這點資本來徐徐進諫還是幹脆造反,他隻待眾人興奮之情稍褪,司馬健又朗聲道:“第二件事,就是陛下也知曉,兵貴精而不貴多。所以,陛下嚴諭我等,要將這人數控製在八萬人!”

此言一出,眾人喜色盡去,都變了臉色……袁紹不愧是後來的河北老大,當即懷疑道:“不是說,這些兵士由我等負責糧秣,為何陛下還會嫌人多?”

劉宏怎麼會嫌人多,他隻會嫌太少!這事兒,司馬健完全就是在空口瞎咧咧,他之所以這麼幹,完全就要為了能夠在半個月內練出一副有樣子的新兵: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好處既然都給了,不來點殘酷競爭就說不過去了。

對於袁紹的質疑,司馬健才沒有工夫搭理,白眼一瞥,肆無忌憚地回道:“我也不知道陛下為何要這樣,既然袁校尉有所疑慮,那便上奏陛下聖裁吧。”

別看袁紹後來混得牛氣衝天,還想著自立天子改換漢室門庭,可現在的他,不過就是在雒陽城中有點名氣、出身好點的官二代而已,距離能跟劉宏說上話的地步,還差著不少。更何況,他也根本看不上劉宏,哪裏會為這點事去看劉宏那副癡呆的嘴臉。

所以,司馬健越囂張,袁紹卻反而越低調:“既是陛下敕令,末將自當遵命。”

“陛下還說了,這西園軍事關大漢安危、漢室威儀,不是誰想留就能留,想走……想走倒是很容易。接下來的半個月,就是要所有人用行動來證明,誰才是大漢的精英!”說罷這些,司馬健將頭扭向何進,開口道:“接下來,就由大將軍宣布具體操練方案。”

操練的大綱和事宜,司馬健其實昨天就給了何進。可笑的是,就這樣何進還必須讓司馬健當個代言人,將這群人給震住了,才能清清嗓子擺足大將軍姿態道:“全軍操練手冊和訓練大綱,昨日司馬已交由本將。各兵士的去留,全由訓練結果來決定,諸位回去後,便照著大綱訓練。”

這話眾人聽清楚了,何進說的很明白,不是每支部曲都淘汰一些,而是按照成績淘汰。如此,極有可能一支校尉部隊一個人都不被淘汰,而其他校尉部曲隻可能剩下千人。此消彼長下,雖然軍職相同,但一個手下有兵,另一個隻是空架子,那地位孰輕孰重、能力孰高孰低,自然一眼見分曉。

由此,眾人隨後望著身邊的同伴,那眼神兒立刻就不一樣了,充滿了微妙的競爭感。司馬健卻在旁邊忍不住心中嘿嘿冷笑:想集起火來整我?沒那麼容易,你們還是先窩裏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