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市井(2 / 2)

入得茶肆之後,司馬健對著案幾叩擊了幾下,劉宏不解其意,但聽司馬健解釋那是他以指代身向劉宏行君臣之禮後,劉宏的眼神驀然便溫和了許多:小夥子,有眼色,會來事兒!

“司馬公子,你可知朕,為何喜愛來這等鬧市嗎?”兩盅茶上來,劉宏好似一位哲人,悠悠向司馬健問出了這樣的問題。

司馬健當然知道劉宏為什麼喜歡這等粗俗的鬧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真不是係統接受了皇家教育的太子,而是隻是河間一個落魄皇族的子孫。早在幼年的時候,劉宏就接觸過這種市井生活,陡然進入皇宮後忽然斷絕,自然令他十分想念。

其次,就是他骨子裏有一種逆反。皇宮其實是天底下最不自由的地方,一組組迤邐壯闊的大屋頂,座座象征著嚴密的禮儀。裏麵每一寸空氣中都充滿了禁忌,每一寸土地上都林立著規矩,每一舉手一投足都必須斟酌再三。生活在這裏麵的人,生活得按著事先寫好的劇本進行。

和宮廷生活的假模假式和程式化相比,平常老百姓的生活其實是那麼豐富、自然、健康。他們表情生動,高聲大叫,隨意談笑,完全不像皇宮中人平日都鴉雀無聲、板著麵孔。所以,他怎麼都覺得新奇,怎麼都好玩。

除去逆反心理之外,劉宏的身邊人也充當了幫凶。入宮後,文盲出身的宦官們不但是劉宏的生活伴侶,也是他的精神塑造者。宮廷中的劉宏,更像是飄浮在宦官之海中的一個個孤島。那些出身社會最底層的宦官,無疑會把底層社會的觀念、性格、行為習慣帶入宮中,在皇宮之中形成濃厚的底層文化氛圍,從而對生活在他們中間的劉宏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底層出身的人固然質樸、單純、明快,卻又粗俗、單調、愚昧。說白了,也就是劉宏命好,否則的話,像他這樣的人投入到完全公平的社會裏,估計連當個乞丐,也得受其他乞丐的欺負。

堂堂的大漢皇帝,其實就是一個低俗不能再低俗的無賴,但他又掌握著這個時代最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所以,劉宏才會對這次大臣聯名上書這麼不爽。因為,他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受到了輕視。他將張讓當親爹,可那些士大夫卻將張讓當一坨爛狗屎,這讓他使得本該知道放過王允,卻又遲遲不肯服軟。

想明白這些,司馬健就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話該怎麼說了,他皺著眉喝了一口跟中草藥一樣的茶水,開口道:“劉公子喜愛來此處,自然是因為生性豁達明快,豪爽質樸。所謂物以類聚、人與群分,劉公子此舉正是此句的最好注解。”

“可司馬公子不覺得這些人粗鄙不堪,有違風化?”劉宏眼睛眨了眨,似乎聽出了司馬健弦外之音、又似乎沒有聽出來。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劉公子適才之言差異。”司馬健這次反著劉宏的話說,他知道,自己越是反著說,劉宏心底卻越高興。更何況,司馬健說的也是實話:“劉公子想想,我大漢之所以國運昌隆、聞名於世,靠的可不是那些如陽春白雪一般的讀書人,更多的還是任勞任怨、恩怨分明的下裏巴人。劉公子與這些人為伍,不應為恥,反應如他們一般縱情行樂,拿得起、放得下啊。”

“司馬公子一言,如醍醐灌頂,當真令在下如夢方醒啊。想不到,在下一直身在市井當中,卻連一絲市井精髓都沒有學到,當真慚愧……”

第二日,劉宏便一篇詔令下達:王允平叛有功,將功折罪,罪不至死。大赦天下後,當重獲自由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