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袁堅強(2 / 2)

於是,袁胤的血條直接就見底了,但袁胤也由此成了袁堅強,居然硬挺著活了下來。隻是,那全身的傷勢,不養上一年半載是好不了的。

在自己府邸聽聞了雒陽這些天所有的動靜後,司馬健輕輕地歎了口氣。

他怎麼都沒想到,袁逢竟然玩了這麼漂亮的一手兒,那冷飯炒得把自己的風頭都搶盡了。拿出君臣之道鼓吹一番後,非但沒有讓袁氏的聲望在這事件當中受到打擊,反而四兩撥千斤,還把那聲望又提高了一個台階……嘖嘖,這一手兒玩得,真是漂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氏或許都沒想到,他們如此一來,陰差陽錯地將許攸的謀劃給毀得連渣渣都不剩。許攸原本想著,自己挨了一頓板子,怎麼也成了士子們心中的典範和英雄。

可想不到袁氏一出手,整個輿論風潮立時反轉,他這個憂國憂民的意見領袖,登時就變成了不遵禮法、狂悖粗野的匹夫,所有士人都跟躲臭狗屎一樣,躲得許攸遠遠的,更別提再別許攸慫恿著幹什麼掉腦袋、滅全族的革命事業了。

至於說,司馬健有沒有,因為破壞了許攸換皇帝拯救蒼生計劃而自責,那是……半點都沒有的。

以前學曆史的時候,他也認為劉宏這昏君該殺、該換,但真正穿越入這個時代後,他才發現那樣的做法究竟有多幼稚、多不靠譜兒。先不說後來換上的那位合肥侯是否乃文成武德、英名蓋世的好皇帝,就說這換皇帝的過程中,就要流多少士子、兵士的血?

更何況,還是在這樣天下動亂不休的時候,許攸想一刀切解決問題,簡直就如一位剃頭匠改行當醫生,對著一個頭疼的病人說:“腦袋痛好治,換一個腦袋就好了。不過呢,在此之前,我得先把你這顆腦袋砍下來……”

當然,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司馬健好不容易跟全國頭號領導搭上關係了,你許攸說換就換?這不找事兒嗎?你那位合肥侯,又不是我親大爺,政治鬥爭向來你死我活,你又半點好處都不給我,憑什麼就要讓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這些跟司馬健切身關係都不大。他真正高興的,是袁術這隻蒼蠅,短時間內不會騷擾他和司馬家了。

雖然袁逢沒有帶著袁術來向司馬健登門謝罪,但也派人告知了袁家對袁術的處置。從此之後,隻要袁逢還活著,還鎮得住袁術,那袁術就不可能再找司馬健或者司馬一族的麻煩。甚至,一些別有用心針對司馬家的惡意,袁氏還會用他們的影響力給規避掉。

至於原因?

沒有什麼原因。

司馬健並沒有抓住袁家什麼把柄,事實上,袁氏一番聲明出來後,他們就擺脫了被動的局勢。但司馬健仍舊如此篤定的原因,就是袁逢那個人。

這個老人,在朝中一直奉行著鴿/派的和平主義,某一方麵來講,他也是一個正人君子。但並不是說正人君子就會這般大度,而是因為袁逢在混亂不堪的朝堂屹立不倒,就必然要維持自己及袁氏的形象不能動搖。這樣的政治符號,本身就不允許袁術做出那等卑劣的事跡來。袁逢不知道就算了,知道後必然不會再允許有此類事情發生的。

總得來說,一切都很順利。雒陽大街很快就絡繹不絕,一切恢複如常,士子們鬧事如同往大海裏扔了一顆小石子,浪花都沒翻起便風平浪靜了。

然後,一騎快馬就叩響了他府邸的大門,一名小黃門恭恭敬敬對司馬健說道:“公子,陛下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