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剛入營就來衝突(2 / 2)

這是何等的宗師風範,竟能如此無招退敵?

莫非,司馬健已得遊戲係統逆天外掛,習成葵花寶典練就一身內力,可隔空傷人,將那樣悍將打成了內傷?

又或者,他得到了蜀中最厲害的暗器,暴雨梨花針。適才就在眾人沒察覺的時候,一根飛針射去,將那敵將射下馬來?

不,都不是。

司馬健就是憑空伸出一隻手,就將從容隨意地讓那員大將滾鞍下馬,俯首帖耳。並且,在這一時刻,他還不忘瀟灑地甩了甩頭,以讓滿營的兵士看清他那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容顏……

當然,司馬健可沒有什麼蓋世神功。之所以能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他伸出的那隻手中,還握著一根節杖,節杖的頂端掛著一根白旄。那員大將就是看到了這根節杖,才不得不翻身下馬的。

這根節杖,猛然看起來毫不起眼,隻像是八尺長的竹竿,但節材實際上是金質銅身,不全為竹。並做成了類似金刀鐵券之類的形狀。那根旄羽說是白旄,但實際上是黃色的,與節杖搭配起來,極盛裝飾之能事,隻要細看,就能看出這根節杖的不凡。

但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根節杖在這個時代,還代表著至高的權力。司馬健手中拿著這根節杖,就叫持節,也叫假節,持此節杖者便為天子使節的象征,有代天巡查之意。並且,權力之大,舉凡如持節分封諸侯、持節收捕罪犯、持節鎮壓起兵叛亂、持節出使外國及持節簽約議和等事,都可由持節之人隨便應變處置,猶如天子親臨。

有了這根節杖,司馬健就算是天子劉宏的分身。漢軍任何一員大將,都不敢對他無禮。由此,滾鞍下馬、叩拜行禮便在意料當中。

司馬健其實也沒想到,漢靈帝劉宏竟然如此器重自己。畢竟,持節之人往往都是三公九卿的大臣,自己毫無品秩,他就如此力排眾議,雖然有在朝堂上敗下陣來跟那些公卿慪氣的成分,但若說毫無袒護之心,那是誰也不會相信的。

當然,這個決定,自然又使司馬健站在了風口浪尖上,讓司馬健對劉宏這位豬一樣的隊友心服口服。唯一可安慰自己的,就是他本身的仇恨值已滿,再多這一項,也虱多不癢債多不愁了……

狐假虎威借助天子劉宏的名號穩住陣勢後,眾鏢師也不由鬆了一口氣。可想不到,今日的司馬健一反常態,半點都不像他們認識的那個平和還帶點詼諧的年輕人。反而好像真的本性暴露,徹頭徹尾一副小人得誌的模樣,對著那員不甘受辱的大將譏諷道:“喲,你剛才不是很牛嗎?不是還要掄鞭子抽本公子嗎?現在本公子就要讓你看看,到底是誰抽誰!”

說罷,司馬健便一把奪過了那大將手中的馬鞭。不顧在場兩千騎兵眼中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的怒火,真的便舉起了手中的長鞭,高高揚起在空中!

這一刻,那員大將全身驀然顫抖起來,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激憤!

想他宗員,出身寒門,自十五歲參軍,至今二十二年。從小兵到伍長、拾長、屯長、曲長、軍侯、軍司馬、都尉、校尉,到如今這個護烏桓中郎將,都是一步步靠著血走上來的。勝仗打過,敗仗也打過。最慘的一次,六年前隨夏育大人北擊鮮卑,所領三千兵馬損失幾盡,他也被鮮卑大軍重重圍困,身上、臉上被砍得不成樣子,幾乎送命!

可如今,自己這累累傷痕及堂堂戰功,竟不如一卑劣口滑之人在天子麵前信口胡謅兩句!更還要在眾目睽睽下,被這等奸邪小人鞭笞,這是何等的屈辱,何等的不公?!

就在那馬鞭即將揮落之際,宗員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可怕的念頭:自己何不奪過這小人的鞭子,一刀斬殺了這家夥,帶著滿營的兵士投了黃巾?!

畢竟,這蒼天真的看起來已經死了啊!

可是,就在這一瞬,營中忽然趕來一人,大聲斷喝道:“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