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個拍胸脯就決定出來的詔令,司馬健真怕漢靈帝以後就會悔得拍大腿。要知道,如他所說的這種在生產力沒有突破的狀況下,要實現調動民間活力創造財富,可以一項極為複雜深奧的學問,別說漢代沒有這號經濟牛人保駕護航,就說宋代出了那位牛人王安石後,結果又如何?
王安石變法的核心思想‘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其實就是想在原有的民間水平下,通過一係列國家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實現大宋的全體富裕。可誰都知道,王安石在上有皇帝鐵腕兒支持、下有百姓仰慕渴盼的絕佳條件下,最後也弄了個破產這個令人扼腕的結果。使得前世那些人哭著喊著想穿越到宋朝,幫王安石實現那一次變法。
可是,當司馬健訝然一驚後,他眨了眨眼,說出的話竟是:“陛下果乃一心為漢之君,漢室百姓有如此良君,真乃蒼天之幸!”
這完全不同於他擔憂反應的一番話,並不是司馬健不吸取王安石的教訓。而是他忽然想到,漢代跟宋代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宋代無論怎麼說,都有了商品資本的萌芽,可漢代這塊貧瘠的土壤上,還根本沒有商業的萌芽。劉宏縱然再折騰,還能折騰出多大的風浪來?
再說了,漢朝到了劉宏這一代,已經是大廈將傾、民不聊生了。就算是最後的一把瘋狂,那又如何?說不定歪打正著,整個漢室反而因此起死回生了,那他司馬健豈不是在被窩兒裏都能笑醒?
而劉宏同誌再一次得到了司馬健的肯定,就好像小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誇獎一樣,激動得臉都有些漲紅了。不待司馬健反應,大手一揮就開口說道:“司馬先生學究天人,奉詔報漢不談,還親冒矢石征討黃巾,實乃漢室棟梁之才。朕特拜先生為鴻都郎,入宮參讚!”
這就是要提拔司馬健啊!
別看鴻都郎不算一個什麼職位,甚至連六百石的議郎都比不上。但實際上,這對司馬健來說不亞於一道通天之梯。
光和元年(178年)的時候,靈帝設置了鴻都門學,並將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懸掛其中。在這所學校裏,並不是研究儒家經典,實際上是探討辭賦、書法這類靈帝感興趣的學科。後世對這所學院的評價,說鴻都學院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它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
同時,鴻都學院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別是隋唐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辟了道路。
不過,在漢代這鴻都學院做出最有名的一件事兒,就是那位鴻都學院出身、被漢靈帝視為半仙之體的向栩,麵對黃巾大亂建議朗誦《孝經》退敵……
但這絲毫不影響劉宏對司馬健的器重,對於司馬健這種根基淺薄的家夥,他的晉身之道,不在於入朝的起點有多高,而是距離權力中心有多近。這個道理最為皇家所知曉,更遑論,漢靈帝重用鴻都門學之人出任刺史、尚書、侍中,乃至封侯一事。天下皆知,劉宏此番所為,就是讓司馬健先鍍鍍金,方便他以後大力提拔。
劉宏這般慷慨,就等著司馬健感激涕零跪地謝恩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然從司馬健臉上看到了一抹‘果然如此’的表情,但這並不算什麼,詭異的是這幅表情上,更多卻是一種說不出的憋屈兒。那可憐兮兮的模樣,就好像便秘三天不得舒爽一樣。
果然,司馬健下一句話就是:“小人謝陛下抬愛,然小人才疏學淺,難堪大任……”換句流行的詞兒講,司馬健就是在哭訴:“臣妾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