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雒陽的曹操(2 / 2)

如今大漢風雨飄搖,奄奄一息,呈現亂象的天,與彷徨無主的地,二者之間這人間鬼蜮,不正好是供我曹操一逞智勇的空間麼?

忽然之間,曹操便有所覺悟,今夜,必有事情要發生。

果然,才入屋中不過一炷香時候,便有天使宣曹操入宮議事。曹操嘴角莫名就再度發出一絲微笑,不緊不慢地更換好朝服,跟隨公車入宮。待至皇宮使者卻不引他赴殿,卻往省中麵見太尉鄧盛。

太尉,掌管天下兵馬之事,看到公車駛向此處。曹操忽然感覺自己的心,微微開始激動起來。

鄧盛字伯能,已年近七旬,他以早年在並州抗鮮卑的軍功起家,雖也有些名望卻遠不能與楊賜、劉寬等老臣同日而語。但黃巾事起天下震動,朝廷急需以通徹軍事之人統籌局麵,因此他才得以取代楊公,暫居三公之位。

曹操最喜兵書,知鄧盛乃老行伍出身,更格外尊敬,要按朝廷製度以大禮參拜,哪知鄧盛一把攙住道:“孟德,坐下講話。”

“不敢不敢!”曹操受寵若驚,“鄧公麵前豈有下官的座位。”

“今日我非以太尉之身相見,乃是以同僚之禮有事相請,你隻管坐。”說罷這句,鄧盛又清了清喉嚨,直接進入正題道:“今奉聖命請你前來是因為朝廷將有重任授予,不過此項差事有萬般風險,要出生入死,所以你量力而為,可應允也可不奉詔。”

曹操等待這機會已經足有三年之久,可事到臨頭,他卻愈加從容鎮定起來:“鄧公但講無妨。”

見曹操如此不驕不躁,鄧盛才滿意地點了點頭:“今朱儁、皇甫嵩兩路人馬被困,若不相救,久之糧草斷絕,則王師不複矣。而今朝廷幾無人可派,現勉強募兵三千。”說到此,他目光炯炯看著曹操,“孟德,你可敢領這三千人去潁川解王師之圍嗎?”

“為國為民,臣在所不辭!”曹操幹脆地答複。

“好!”鄧盛一拍大腿,“果然諸人眼光不錯。你還不知,朱儁臨行曾對我盛讚於你。日前又有馬公與崔烈、張溫、張延、樊陵、許相、賈護、任芝、江覽等大臣相繼舉薦……”

曹操原本的雄心壯誌,一下因這串良莠不齊的人名被衝散了:這些大臣派係各異、有正有邪、有老有少,但皆是平素與他老爹多少有些交情的。果然,朝堂的事兒,似乎就應該這樣幹……

“總之,萬千重任皆負你身。你既敢受命,即刻擢拜騎都尉,明日都亭麵見大將軍,領軍出關!”

“諾。”說實話,知曉其中原委後,曹操對這件差事忽然便沒有了之前那種激動,反而升起一絲踟躕。但這時他還是起身施禮,朗聲道:“不才既受詔命,必定為國盡忠死而無怨。”

“大軍未動何言死字?”鄧盛接過令史捧來的印綬,親自交到曹操手裏,“年輕人,老夫在此靜候你的捷報。”

接到任命後,曹操出皇宮時天色已深,回到家時,他卻徑直去了父親曹嵩的正堂。因為他知道,父親此時定然在等著自己。

可想不到,一跨入正堂,卻見父親已擺下了酒食。而在尊位上,竟還坐著兩位素未謀麵的夫子。

“父親,此二位高賢是?……”曹操不知這二人究竟是否因今夜之事而來,抑或隻是碰巧,便開口問了一句。

“我的兒,還不速速來見過潁川兩位大賢。”曹嵩拉過曹操,來到一笑眯眯的老者麵前:“這位就是名揚海內的陳寔陳太丘啊!而這位,則是長社鍾家的鍾夫子……”

陳寔當年黨錮時,名望一時無兩,風頭實在太大,曹操一聽陳寔名字當即躬身作揖,激動道:“不才有幸見過陳夫子,鍾夫子,不知二位來雒陽……”得知這兩人身份後,曹操忽然有所明白:“二位來此,可是為了潁川安危之事?”

陳寔和鍾瑜想不到曹操如此聰慧,忍不住對視一眼讚歎,最後還是陳寔開口道:“自是為了潁川一事,不過,也是為了一個人和一個什麼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