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因為長相拋棄一個土豆(2 / 2)

2013年,半島電視台對肯尼亞的作物浪費做過深入報道。據他們調查,肯尼亞的蔬果基本上都供應給歐洲超市,其中15%的作物僅僅因為“長得不好看”而被拒收。因為與超市簽訂的合同有明確規定,被拒收的作物不能再進入市場流通,所以僅僅一個農場主在一個星期內丟棄的扁豆、花椰菜和甘蔗就達到40噸。與此同時,這個國家有300萬人處於長期饑餓狀態。

博客天下:為了對抗這種浪費局麵,西方環保人士在1990年代提出了“不消費主義”理念,你也是一名“不消費主義者”?

斯圖爾特:是的。“不消費主義者”主張最大限度地節製消費,盡可能地利用天然或免費食材,其中的激進分子被稱為“垃圾箱淘寶者”。雖然他們白天都有一份足夠養家糊口甚至薪水優渥的工作,但到了晚上,他們會到超市或餐廳的垃圾箱裏翻找仍然可以食用的蔬果糧食,包括被丟掉的土豆、沙拉、麵包等。這種行為被不少人認為“肮髒”和“丟臉”,但“垃圾箱淘寶者”們卻樂此不疲,不僅每個月組織“垃圾遊”,成群結隊地到處尋找免費食物,而且每年7月還會在紐約舉行一次盛大的燒烤聚餐,大家一起烹調撿獲的食材,分享有關食物的心得。

2009年12月,斯圖爾特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舉辦了第一屆“喂飽五千人”活動,

鼓勵農場主們捐出原本要丟棄的新鮮蔬果,分發給有意領取的人。在“喂飽五千人”現場,兩位參與者領到食物。

博客天下:到垃圾箱裏撿食物聽起來的確很激進,這樣會不會造成傳染病呢?

斯圖爾特:我希望你不要誤會我,我從來都不提倡人們去撿垃圾箱裏的食物吃,我不希望人們吃不衛生的食物,也不鼓勵別人選擇和我一樣的生活方式。我對生活方式毫不關心,我所關心的隻是杜絕浪費食物的決心和行動。將食物從垃圾箱裏揀出來是因為它們原本就不應該在那裏,這種行為實際上體現出的是對浪費食物的不滿,並且提供了浪費食物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坐下來,吃掉它,而不是扔進垃圾箱。當我們在說被丟棄的食物時,我們說的不是腐爛的食物,不是那些難以下咽的食物。我們說的是完好的新鮮的食物在被大規模地浪費掉。

博客天下:你在《浪費》一書中以東方國家為節約食物的榜樣,那麼你覺得中國人有哪些值得保留和推廣的好習慣?

斯圖爾特:當我為解決食物浪費問題而四處考察時,發現亞洲在這方麵早就走在了西方的前頭。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都有非常成熟的食物再利用係統,他們把過期食物或食物垃圾低價賣給農民用來飼養牲畜。

中國人有非常好的節約食物的傳統,比如對動物內髒的烹飪技術,你們有火爆腰花、豌豆豬肚湯、炒雞胗等等很多好吃的內髒菜肴。我在新疆喀什吃過一道當地人做的民族菜,叫羊雜碎,既美味又營養。但在西方,這些可口營養的動物內髒都被扔掉了。最近30年,動物內髒的消費量在英國和美國減少了一半,這些食材的下場不是喂狗就是被焚燒,實在太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