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Idiots

編者的話

這是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的名字,三個人根本就不傻,是三個親如手足的青年,他們一起在學院裏麵對富有和有權勢的同學的傲慢。其中最有天分、最聰明的那個同學,是冒名頂替,替富人來讀工學院,因為這個緣故,他後來雖然有了很多發明,變得富有,卻一直沒有和朋友、愛人相見。

這期的封麵報道《反腐和春晚的愛恨情仇》當中,我們也找到了三組熱血青中年,在1988年春晚上,牛群和李立山帶著已經千錘百煉的《巧立名目》,高歌猛進地通過了春晚的審查,那個時代的中國有一種不可言說的魅力。

1995年,一個愛給演員加工作量、愛嘀咕、愛推翻自己決定的人打電話給崔凱和趙本山,讓他們把《紅高粱模特隊》的本子放下,專心做一個諷刺大吃大喝和陪客應酬的節目。這個人是春晚總導演趙安,這部作品是《牛大叔提幹》。

2015年,苗阜和王聲的《這不是我的》出現在春晚舞台上,反腐成為一個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事件,也成為春晚的重要主題。年輕人們把政治類的諷刺撿起來,學著前輩的樣子,加入自己的理解。

這件事很苦,相信很多讀者朋友也能明白。諷刺不是相聲裏的必需品,趙本山放下反腐諷刺,重回市民路線和鄉土路線的作品都比《牛大叔提幹》紅得多。

但是我們總有傻的時候,總會有那麼幾年,我們會和三四個兄弟姐妹,湊在一起,做一件看上去可能不會特別紅,但是多年之後回頭看,一定會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