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邯鄲也沒有守住,不過他還是留下了一萬的士兵在钜鹿,不但沒有給太平軍造成麻煩,反而給楚京製造了一點小麻煩。
薛仁貴看了看自己的身後,因為要給安平城留下人來守城,現在他的隊伍已經隻剩下兩萬人了,還好攻打中山城和安平城的時候沒有出現大的損失,不然此時剩下的士兵就更少了。
即便是這樣,薛仁貴對於攻打钜鹿還是有一些遲疑,他在離開青州之前,楚京已經告誡過他了,在青州別人都可以不注意,唯獨對陣曹植的時候,是必須要警惕起來的。
如果是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攻城戰中,攻城方的兵力應該要是守城方的三倍,這樣才算是兵力對等,但是現在離著三倍還差了整整一萬人。
如果是韋良宰之流的,薛仁貴根本不會在乎這點人數上的差距,肯定是直接就衝上去了,而且他也有信心戰勝對方。
但是曹植可是楚京推崇的人,這樣的一個人,實力不會差了才對,尤其是薛仁貴並不是很了解曹植,第一時間的選擇就是謹慎對待。
真實情況卻隻是他想多了而已,有點謹慎過頭了,楚京跟他提那一句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想不出冀州還有哪一個名人還能和他們是敵對的,也就是一個曹植了,而且話中也隻是讓薛仁貴注意一點,隻是沒想到引起了一點小小的誤會。
要說真正的實力,其實曹植比韋良宰高也沒高多少,韋良宰都被薛仁貴輕而易舉的收拾了,曹植肯定也不在話下。
過了兩天,薛仁貴兵臨钜鹿城下。
曹植在太守府中異常緊張,朝廷已經名存實亡,他要盡忠的話,也隻是兩個選擇,一個是學著謝玄一樣以死報國,另一個則是去尋找李世民。
不過這兩點現在來說都不是很現實,首先曹植並不是死忠的人,隨意他也沒有勇氣去以死報國,然後他去投奔李世民,現在也需要城外的薛仁貴的同意,這個薛仁貴能同意?想都不需要想。
也想不出轍來了,曹植就在太守府等著,等著薛仁貴攻城,他也看來了,能守得住就守,到了守不住城破了的時候,他就直接投降,自己也算是盡力了。
但是他在太守府中左等右等,結果城外一點動靜都沒有,等不及了的他親自登上了城牆,城外還是被重兵包圍著,隻是看到外麵的軍營已經開始生火做飯了,一點沒有想要進攻的趨勢。
到這時,曹植不禁在腦海中想出了各種可能,來猜測薛仁貴為什麼到了城下了卻不進攻,但是所有的推測都禁不起細想,到最後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了。
又等了兩天的時候,薛仁貴終於決定要先試探一下,看看钜鹿城的防禦強度到底有多高。
結果這一試探,卻試探出問題了,城中的守軍能力不錯,但是曹植本來就是一員文官,對視統兵這種事情不能說是一竅不通,但也絕對不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